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发展规划
缝制设备工业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传统产业,是精密机械加工业中典型的装备工业,也是融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为一体的产业。它涉及多种学科、多种技术,市场容量大,规模效益明显。
缝制设备按大类划分可分为:工业缝制设备、家用机、其它缝制设备。其产品涵盖了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裁剪机、熨烫机、粘合机、定型机、绣花机、编织机、专用电机以及相关的辅助配套设备,有数百个系列,几千个品种。工业缝制设备除了用于服装生产外,还适用于皮革、箱包、制袋、包装、军工等多个行业,为社会诸多领域提供了必需的加工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在这一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
一、 发展背景与市场分析
(一)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国际经济格局经历了大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原因,纷纷从传统工业中退出,一些国家已基本停止缝制设备或中低档次的缝制设备生产。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些传统缝制设备生产强国的一些著名企业因市场竞争激烈而相继破产、兼并、转产或转移到境外生产。缝制设备的行业布局和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整,也使市场得以重新划分。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给我国缝制设备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使我国缝制设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年扩大,形成新的市场格局。目前,世界上除我国外,仅有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印度及台湾地区在生产缝制设备。我国缝制设备产品的年生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其中工业缝纫机50%以上、家用缝纫机90%以上出口。中国已成为缝制设备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缝制设备的生产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工业缝制设备逐步取代了占主导地位的家用缝纫机,以满足服装工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台州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促进了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缝制设备行业中标准、上工、天工、华南四大公司控制市场的格局。我市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公司已进入全国缝制设备行业十大公司之列。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已成为全行业的“主力军”,并成为世界缝制设备主要产地之一。
我国加入WTO后,缝制设备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不属于国家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缝制设备行业没有过渡期保护而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日、德、意、韩等国和台湾地区逐渐将传统的缝制设备转移到中国生产。同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推进,企业原有的产品开发模式和生产方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然而,加入WTO也给我国的服装业带来发展良机,缝制设备工业参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享受国际分工和合作,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超前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缝制设备工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市的缝制设备行业,如能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开拓市场、培育名牌、应对得当,迅速适应变化,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的制造中心。
(二)市场分析。
1、工业缝制设备。服装工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世界上60多亿人口年需求服装达400亿件。随着社会的发展,鞋革、箱包等用品制造也都需要工业缝制设备。因此,工业缝制设备有着稳定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更高。为了提高服装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服装企业纷纷淘汰旧设备,增添新机种,提高设备档次,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另外,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来一件衣服一台机器生产已由一件衣服十几台机器生产所取代。预计2010年前,世界工业用缝纫机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台。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缝制设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与德、日、意相比,产品价格较低,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用户的欢迎。在中国缝制设备产品的挤压下,国外品牌已难以在量大面广的中低端品种上竞争,被迫放弃部分市场转而发展高端产品。因此,对我国缝制设备行业而言,目前正处于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工业缝制设备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获得每年约200万台套的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