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年产2.5亿件,缺少知名品牌一条腿长......
服装年产2.5亿件,缺少知名品牌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个服装制造的超级大市,如何成为服装强市?平湖:又一个产业转型样本?
依然让浙江省平湖市副市长石云良和大批的服装企业家们心有不甘的是,2002年,平湖被评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仅仅多了‘制造’两个字,却让整个平湖几年来绞尽了脑汁。“但这是现实,我们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尽力让这两个字在人们对于平湖的认知中淡化,让平湖成为真正的‘服装名城’”,石云良副市长踌躇满志地说。
“我们这里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虽然在服装制造方面有着国际领先的优势,但却缺少知名的品牌。我们必须转型”。9月底,当记者于“2005中国·平湖西瓜灯文化节暨中国休闲服装(平湖)展示会”举行之际,来到浙江的服装制造名城平湖之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而与这句话形成呼应的是,在平湖的路边,人们很难看到像温州或虎门那样让人应接不暇的服装广告牌。
制造名城意味着什么
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基地之一,平湖所拥有的“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的称号绝对名副其实。目前,全市服装企业近1300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20多家,从业人员13.3万人。平湖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成为“Nike”、“Reebok”、“Valentino”、“CalvinKlein”、“Lee”等国际著名品牌均把平湖市作为长期合作的生产制造基地。2004年平湖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6亿美元,产品出口日本、欧美等76个国家和地区。
在副市长石云良的记忆中,平湖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始于1970年代,并通过1980年代与上海服装企业的联营为自己打下了服装生产基础。从而能够在1990年代,以著名“恐龙级”服装制造企业“茉织华”的成立为标志,逐渐摆脱上海的依靠,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外商合作。从此,一批服装企业通过合资形式,借助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组织“两头在外”的生产,迅速形成了区域性的服装制造业优势。以“茉织华”为例,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服装加工企业连续多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制造企业首强,上海“茉织华”B股、A股分别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影响力很大的从事服装制造的上市公司。
同时,平湖也于2002年被评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
然而,这一称号为平湖带来的,并不是更多的欢欣,而是变革和转型的决心。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与其他地方相比,平湖确实有着让人羡慕的服装产业优势:一批有着多年经验的企业家队伍,在全国百强服装企业中,平湖占有10个席位;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一流的基础设备,大部分为高档的进口设备;同时,也在多年的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中,形成了一套成熟健康的服装产业政策……
所有这些,无不在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的称号增加着注解。而在平湖服装企业家们的眼中,这些在成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方面的严峻考验。
首先,长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平湖缺乏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意识,缺乏自主创造的知名品牌。尽管平湖人介绍自己的服装品牌“琼·麦劳特”、“亚鑫”、“伴宇”、“悦莱春”时,面带自豪。然而,在国内服装界,这些只能算是“地方名牌”,更谈不上“国际知名”。
“我们没有高档面料的生产企业,也没有高档面料的市场”,长期的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使平湖的产业链始终处于不完整的状态,上游的面辅料供给和下游的市场衔接尤其缺乏。
同时,与其他区域的服装产业一样,平湖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的不规则竞争,也是让石云良心忧的事:“再也不希望再多出很多家企业了,如果现在的1300多家能够减少到500多家,我们的服装产业就健康多了。”
现实抉择
其实,平湖服装企业自创品牌的历史也不短了。1996年,茉织华就推出了一个来自意大利的自有品牌———琼·麦劳特,虽然很多人认为,茉织华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做品牌,而是想为OEM找到一个消化风险的渠道。但是,这也成了平湖企业家心目的榜样。只是由于这个品牌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平湖的许多其他企业也就在这位业内“老大”的影响下,对做品牌有了更谨慎的态度。
然而,现实却让平湖的产业形态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贸易摩擦对于平湖是个好事”,石云良说,“这让我们在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形态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转型的决心。”
据石云良副市长介绍,面对现实,平湖的服装产业正在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全面突围。“首先,我们要整合企业资源,让大企业收购兼并小企业,使小企业能融合到大环境中去。政府要用行业规范加强自律,引导企业,避免不规范竞争。”同时,也加大与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水平……
对于产业链的不完整,平湖正在招商引资,吸引国外的面料生产企业来平湖设厂。同时,也正在预备启动自己的高档面辅料市场。“虽然浙江有很多不错的面料市场,但平湖所需要的面辅料档次可能要更高一些,除了自己建立市场以外,别无他法。”
所有这一切,都在指向着一个目标———创造属于平湖人自己的中国名牌、世界名牌,甚至市政府斥资百万设重奖来增强这个目标的诱惑。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平湖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也正在逐步觉醒。“亚鑫”、“悦来春”、“金健峰”、“伴宇”等品牌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知名度,平湖的“品牌战略”正在初见成效。
从服装制造的超级大市,到服装行业的强市,平湖的发展,会不会让我们再次看到一个成功的转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