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派服装二次高潮的助推器
加强设备技术改造 培训职工职业技能
9月25日下午,由武汉汉派服装商会和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武汉远东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服装企业发展战略论坛”在武汉举办。湖北省和武汉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湖北省内500多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论坛。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汉派服装,曾经历了近十年来由盛转衰的过程,由最初的200家发展到最高峰时的2000余家,服装业产值由不足6亿元增至60亿元。1995年—1997年,汉派服装迎来第一个发展高峰,随后又陷入几年的低谷期。到了2004年,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服装产量又突破3亿件,销售收入达92亿元,汉派服装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潮”。此次“服装企业发展战略论坛”的举办,正是汉派服装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谋求更大进步的一个重要举措。
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北京白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分别从行业发展、服装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企业经营实践等角度,对服装企业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并就汉派服装所面临的问题,为其把脉问诊,开出“治病良方”。
针对武汉服装行业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蒋衡杰提出,“用工荒”反映了武汉企业职工劳动技能的缺陷。蒋衡杰介绍,在一些发达地区,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同等生产规模的用工数远低于武汉。沿海服装厂缝纫衣服时,某道工序最快只需6秒,在武汉则耗时28秒。“同等状况下与其竞争,武汉企业只能采用人海战术,当然会觉得人数不够。”蒋衡杰说,现代服装行业的生产已非劳动密集型模式,也有科技含量。服装企业除了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外,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也不可忽视,只有“软硬”功夫都强,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汉派服装“第二次发展高潮”中,缝机企业也应发挥重要作用。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元介绍说:"‘论坛’选在武汉举办,可以更好地配合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推进汉派服装的发展,加强企业间横向经济联合,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作为本次论坛协办单位的武汉远东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则是湖北地区一家具有实力的缝制设备贸易企业,并在缝纫设备行业内推出“4S”专卖店,为湖北服装业提供了大量精良的机械设备,为汉派服装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