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节九载再变脸
已连续举办了八届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在告别节庆经济后今年推出了一揽子革新措施,力拓服装节的专业化、国际化。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转型变革的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不仅提升了服装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而且推动了宁波服装产业的优化升级。
日前,经过战略转型的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圆满落幕。据记者了解,本届服装节分别创下了参展城市、参展企业、参展品牌、到会客商数量之最的多项记录。2200个展位全部爆满,展出面积约45000平方米,比上届增长40%,位居国内同类展会规模第二。参展企业600余家,参展组团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国内的天津、南京、杭州、西安、南通、嵊州、海宁等10余个城市。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韩国服装协会、法国高级时装公会、香港贸易发展局、德国工商总会、法国工商总会等91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买手前来洽谈,专业客商达3.8万人,境外采购商约3500人,分别比上届增长92%和近8倍。
形势迫使会展选择改变
始创于1997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首度亮相便走红大江南北。特别是其核心部分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凭借着450个展位的规模一举跻身中国服装展5强。8年来,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依托于“红帮裁缝悠久历史的服饰文化底蕴,在本地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2003年,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被商务部和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评为全国37个A级展会之一,在今年的全国第二次展会评比中,宁波服博会再次入围全国15个优秀博览会之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中国服装产业也跨入了后配额启动元年。面对国际品牌的长驱直入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前景存在着诸多变数。与此同时,服务于服装产业的服装节,也必然要直面于转型的挑战。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服装类会展已达200余个,一批曾连续举办、知名度较高的服装展陆续偃旗息鼓,剩下的服装展会,也多以政府为背景、以热闹为表象、以时尚为由头艰难度日。
面对服装业、会展业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服务对象的战略转型,走过9年风雨路的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以“引领时尚,扩大商机为主题,审时度势、逆势求变,瞄准国际同类展会的接轨点,立足宁波、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以二次革命的开拓精神迈出了战略型的关键性一步。
宁波国际服装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俞丹桦认为,宁波国际服装节必须依靠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是服装节展会的必由之路。他说,本届服装节在展会定位上,实现了从注重产品展览展示向展览展示与交易并重的转变,这不但体现在服装节的主题上,也包括将“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易名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等一系列动作,其目的是强化交易理念,促进宁波对外贸易,更好地为买家和卖家搭建互动交易平台。本届服装节一改以往以男装为主的格局,向涵盖服装服饰全行业的产品转变。同时,有效压缩了单个企业参展规模,从而大大减少了大企业的参展成本,也极大地吸引了市内外更多的中小服装企业参展。本届服装节的时间也做了科学调整,以避开广交会时间,吸引更多外商、服装外贸业务人员前来宁波参展。
专业化程度日益凸显
往届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对参展企业的展位面积上不封顶,甚至一家企业可以包下数千平方米的整个展厅,展会似乎成了个别企业展示形象的舞台。然而今年服装节组委会却明确规定,每个品牌的展位面积不得超过450平方米。记者在展会现场观察到,超大规模的展位几乎不见踪影,参展企业中除国内外品牌企业外,还广泛邀请了中小外贸企业和OEM(贴牌加工)厂商参展,尤其是加大了外省品牌的参展力度。业内人士认为,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不仅在品牌推广方面更具权威性,同时也推动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投资贸易的增长。
作为“东道主,宁波的杉杉、雅戈尔、罗蒙、洛兹、维科、太平鸟等服装企业在本届展会上依然出手不凡,并且围绕着本届展会的转型之举加大了专业化的布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