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服装业 开启合作新纪元
2005年8月29日,中国服装协会与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在巴黎签署协议,共建中法服装合作委员会,这标志着中法服装业合作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服装产品配额取消之后,国际间贸易摩擦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双方促成这次合作,其意向和出发点是什么?合作委员会又将对中法两国服装业的发展具有何种意义?记者就此对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大鹏进行了专访。
名瑞婚纱
Kenzo新品
贸易环境
一般来讲,两国之间的协会组织进行合作,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务性行为。但在现今这样一个大的贸易环境下,中国服装协会与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签署协议,成立服装合作委员会,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服装产品配额取消,中欧、中美贸易因此摩擦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中法两个服装行业协会之间进行合作自然会引起业界极大关注。《法国纺织报》总编亲自前往协议签署现场,就此事对双方进行专访,国内媒体也对此事表现出极大关注,某网站甚至推出《在贸易摩擦中,中法继续合作》为题的相关报道。
那么,双方究竟为什么要签署这个协议?协议意向的出发点是什么?这还要回到整个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大环境中来探讨。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合作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全球经济都在朝着协作共赢、优势互补的方向前进,如何使各国经济发展达到资源最有效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国优势,是每一个国家都要考虑的问题,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难度势必加大,也难以达到合力所产生的巨大成效。
纺织服装产品配额取消后,新的贸易规则已经形成,处于这个体系之下的每个国家都应该适应新的规则。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配额取消势必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规则,如何寻求新发展。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有着自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纺织服装在劳动力价格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是,在整个国际领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强大到何种程度,甚或究竟是否强大,还不能简单地以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高低来界定,不能仅看量的增长,而忽略附加值的增长。如果仅仅依靠比较效益取得暂时优势,势必在未来的发展中遭遇到更多贸易摩擦,同时也会阻碍中国服装产业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法国服装业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法国本国服装产业正处于调整时期;另一方面,法国同行也面临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本国产业。
法国是高级时装诞生和发展的圣地,多年来一直引领着国际时尚潮流。但是,近年来,法国高级时装产业的发展道路颇为曲折,时装屋数量减少,消费群体急剧缩小,多年前业界就出现了“高级时装是否走到尽头”的论调;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涌现出Gap、Zara等零售品牌,同时H&M、C&A等服装百货业形态和连锁时装商业形态也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不断冲击着法国引以为自豪的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产业。这些都亟待解决。
事实上,不论对于中国还是法国,归根到底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要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和概念;二是要寻找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的道路。
尽管目前纺织服装贸易摩擦给合作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对法国的出口率增长了47%,而法国服装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2%,双方增长基本较为平衡。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法国服装在全球范围内的进口总量仅增长1%,事实上并未给进口国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
因此,尽管贸易摩擦的声音叫得响亮,但从实际出发,从各国产业发展和未来国际化趋势出发,开展国际合作仍是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