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能否走好“中国制造”

            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工业文明的进程从中国制造开始。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其高性价比的特性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但这种繁华的背后却潜藏着多重挑战。

      日前,由中国服装协会、报喜鸟集团共同主办,联合国内百余家强势媒体举办的“报喜鸟‘中国服装业创造之路’”高层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隆重举行。业界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以“中国创造”为核心理念,围绕着中国服装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论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了探讨。

      “M ADEINCH INA”难敌“M ADEINITALY”

      有人曾说,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M ADEINCH INA”的标签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凭借着模仿,摇身一变,跻身“世界工厂”之列。我们不仅能够完成其他国家能够做和已经做了的事情,并且我们还能以更廉价的成本来完成。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开始将部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在国际时尚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一部分人士希望保护传统品牌“意大利制造”的高贵血统,反对将产品放到意大利以外的国家生产,视“中国制造”为时尚品牌的威胁。

      业内人士透露,尽管目前很多顶级时尚品牌尚未在中国开张门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和中国毫无瓜葛。在各品牌商的“全球采购”名单里,几乎都能找到中国的位置。“地域不是问题,品质才是关键”。一位顶级时装品牌的中国区负责人这样解释说。中国的服装生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只要中国厂商提供的商品达到了顶级品牌商的要求,他们都会考虑进行订购。

      “M ADEINCH INA”确实为勤劳的中国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中国制造”能够为我们带来真正的财富吗?在国际顶级时尚品牌看来,“M ADEINITALY”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尽管他们愿意接受“中国制造”,但对于顶级品牌的意大利血统仍有不可割舍的情怀。

      “中国制造”是一柄双刃剑,需要品牌自身去平衡。转移劳动力成本的确有影响品牌形象的风险,直到目前为止,很多公司尚未将其生产线转移,以确保其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大而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依靠的是汗水而非灵感。从中国方面看,这种依靠汗水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更多地体现为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获得发展。

      就我国服装产业而言,根据《2004-2005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2004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总产量118.33亿件,全行业实际完成梭织服装产量150亿件,为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2004年中国服装出口总额为6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为世界最大服装出口国。另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外资企业占35%;加工贸易占27%。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