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不是羽绒服业的灾难
- “禽流感”让很多人对羽绒服的安全心存疑虑,这也使得不少人认为,“禽流感”将给我国羽绒制品业带来灾难性打击。在“羽博会”开幕式后举行的“高峰论坛”上,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秘书长姚小蔓女士却认为,穿羽绒服、盖羽绒被不存在安全问题,“禽流感”确实会对我国的羽绒服行业带来一些影响,但不会是灾难性的。
“禽流感”对羽绒服业影响不大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曾出现了“禽流感”,很多人担心穿羽绒服不安全。对此,姚小蔓表示,禽流感病毒在100℃高温下2分钟即可杀灭,而我国羽绒制品的一道工序是在120℃高温下蒸煮30分钟,由此可见,正规厂家经过正规程序生产的羽绒制品显然不存在安全问题。
虽然安全没有问题,但一方面消费者的担心将会影响市场销售,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扑杀鸭、鹅等家禽也会影响原料供应,“禽流感”是否仍会对我国羽绒服业带来致命打击呢?姚小蔓认为,影响确实会有,但不会很大。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羽绒服不存在安全问题,羽绒服销售肯定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不过,对鸭、鹅等家禽的扑杀将会使鸭绒、鹅绒等原料的供应量减少,使原料价格上涨。据姚介绍,由于去年也发生了“禽流感”,从去年起,原料的价格就一路攀升,到目前已经涨了约30%。不过姚小蔓认为,尽管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分摊到每件羽绒服上,影响不会很大。
羽绒服将比皮革更受欢迎
同时,姚小蔓直言,由于羽绒制品是天然的保暖品,存在诸多优势,因此其市场空间仍相当大。
据了解,近年来,羊绒、皮革等服装的市场呈现出了大幅下滑的趋势,而羽绒制品却以年均20%的速度稳定增长。姚小蔓认为,羽绒有轻柔、蓬松、保暖等特性,而与羊绒、皮革相比,羽绒服有着物美价廉的优势,且易于保养、颜色品种繁多。
同时,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羽绒服在中国出现时,给人以臃肿的印象,因此被称为“面包服”,但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羽绒服已向休闲化、运动化、时装化和个性化发展,羽绒服已成为时装的一个种类,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甚至成为了人们过冬的必需品。而随着更多的科技理念融入到羽绒服中来,如现在的纳米技术,羽绒服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市场空间仍相当大。
中国将成羽绒制品强国
据姚小蔓介绍,目前我国已是羽绒制品的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2004年,中国羽绒行业总产值280多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6.3亿美元,其中羽绒服出口额为7.78亿美元。目前,中国羽绒及制品占据国际市场70%的贸易份额,其中羽绒服装产量占80%,羽绒寝具产量占7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看到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雅戈尔、杉杉、花花公子等国内外服装生产厂家纷纷杀入羽绒服行业。
但姚小蔓认为,目前中国还称不上羽绒制品强国。据了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羽绒制品还有较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名牌、名企、名人不足。相当多的企业至今还在贴牌加工,自主品牌的出口仅占10%,羽绒行业还没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名牌。
姚小蔓说,由于一方面国外原料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另一方面国外的劳动力成本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目前国际羽绒制造业正呈现出向国内转移的趋势,中国的羽绒制造业有望进一步加强。姚小蔓说,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羽绒制品品牌能走向世界,那时中国也将由羽绒制品大国变为羽绒制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