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浙江民企的阿甘式走出去

           曾经在拉美多次经历生死考验的浙江民营企业家阮小明表示,闯荡国际市场心理素质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合作伙伴

     

      本报记者 宗新建 发自杭州

      12月初的浙江台州有点冷,有时还下点小雨。参加完“台州商人大会”后,尽管有点疲惫,阮小明还是匆忙踏上了飞往国外的飞机。“国外一个客户搞庆典,邀请我参加,需要准时赶过去。”

      阮小明是中国宝石控股集团(下称“宝石集团”)董事长。这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特种工业缝纫机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产品遍布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而12年前,这还只是一个创业资金只有2000元的无名小厂。

      如今,很多像阮小明这样的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家,在经历创业阶段后,正在将目光投向全球。

      中国阿甘

      12年前,阮小明27岁。那时,地球的那一端,《阿甘正传》正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影院火热上映。而在中国,阮小明也像阿甘一样,开始了创业和发展的长途跋涉,这一跑就是12年。

      “奔跑的动力很简单,到了尽头,自然会有奖励。”阮小明说。

      1993年,阮小明和朋友借资2000元成立华立缝纫机厂,在旧机床、土机台上造出了中国国内第一台带电机的绷缝机。彼时,国内缝纫机市场竞争激烈。咔叽布裤子、解放鞋、借来的路费,带着这些家当,他花一年时间独闯大西北、北京等国内多个省市。

      1994年的广交会是阮小明人生中的转折点,那时他拿到了第一笔订单——来自巴西客商的50台的绷缝机。因为这个业务,阮小明来到了巴西。

      “巴西的宝石堪称世界之最,要在巴西打开销路,产品名称必须符合当地人的喜好。”阮小明毫不讳言创立“宝石”品牌的初衷,并坦言这是当初到巴西开拓市场时的灵机一动。正是靠“宝石”这个牌子,宝石集团在巴西赢得了良好的销路,初步站稳了脚跟。

      在随后的市场开拓中,阮小明把目光瞄向了拉美。“当时国内许多知名缝纫机企业的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宝石牌缝纫机无人问津。但拉美却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离美国近,且中国与拉美双边关系升温,生意好做,缝纫机市场刚刚升温。”

      现在阮小明的宝石集团,已经牢牢锁定了拉美市场。宝石集团在秘鲁、巴西、厄瓜多尔、墨西哥设立了四家贸易公司,甚至在很多拉美国家,“宝石”缝纫机成了纺织企业的不二选择。

      浙江、拉美和全世界

      阮小明只是闯荡拉美市场的浙商大军的一个代表。出手越来越阔绰的浙商正不断促进浙江和拉美贸易的升温。从2004年起,浙江已成为中国对拉美贸易最大的省份之一,该省去年在南美洲有投资的企业就超过20家,总投资额达3000多万美元,同时,该省中小企业局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1~7月份,浙江全省境外创业民企在去年销售额达120亿美元的基础上,销售额同比又增长了20%。

      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金永辉在去年的《浙江境外投资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至2003年底,该省经审批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382家(全国7470家),实际现有境外企业机构1298家(已撤销84家),位居全国首位。

      金永辉认为,由于经过审批的仅占其中一小部分,结合该省公安厅和侨办提供的有关数据,课题组测算,浙江境外投资企业数实际约为1.5万家,境外创业人员数约为7.8万人,加上劳务输出以及进行其他商业活动的人员,2003年底约有110万浙江人(含华侨)在境外。

      “浙江产业集群发达,制造业实力雄厚,但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目前省内企业大量产能的消化必须依赖国际市场。”王建华说。王建华是宁波一家总资产人民币15亿元左右的宁港合资针织企业的高层,该公司已在柬埔寨成立了生产公司,首批招聘的员工达到2000人,年底将达到1万人左右。

      和阮小明的企业一样,浙江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是民营企业。据统计,自2001年起,私企的境外投资在项目数上已经超过一半。2004年1~7月私营企业境外投资190个项目,占项目总数95%。

      “东南沿海的劳动力成本很高,行业竞争基本上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点对于服装企业出口很不利。”王建华的观点是,大型纺织类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除收购国外的纺织企业,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外,还可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直接投资,避免贸易纠纷的产生。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