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三大不足
整体来讲,2005年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是逐渐务实、回归理性的一年。整体形势不错,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必须引起重视,主要体现在:
1. 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纺织服装行业涉及的环节
和主体特别多,从纺纱、印染、织布、后整理、成衣、配送到最终零售,形态发生多次变化,管理难度比较大。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包括产品条形码、单据编码不规范,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不是太好等。虽然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却也是一件吃力却难有显赫成果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来持续抓好落实此事,终将是一大隐患。服装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模式、产业流程模式落后,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管理系统软件有较大的差距。 表 传统投资与能力决定因素
要素 传统投资 能力决定因素
人才 2% 20%
程序 2% 15%
组织结构 2% 10%
文化 1% 20%
领导艺术 1% 10%
信息 10% 15%
技术 82% 10%
总计 100% 100%
2.信息化投资重硬轻软
有人在对众多实施信息计划的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悖论: 大多数企业相信信息能力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技术; 事实上,这些动因在本质上是非技术的,即麦凯恩悖论。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客户、经营和财务信息能力时,将主要资金不均衡地投入技术部分而不是非技术部分,而实际上,正是这些能力的非技术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因素包括: 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组织结构以及对各职能部门有效使用信息的奖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信息文化、充分理解这一作用并支持投资的领导艺术、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等。下表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了企业过去在客户信息能力方面的投资与实际决定客户信息能力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观念比较传统,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重电子轻业务等错误观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我们信息技术的成效。其实,不应该把目光全聚焦在到底买多少机器、到底建多少网络,而是应该全面考虑想达到什么目标、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改善什么东西,然后才决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