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阳发展化纤及纺织服装业的思路
- 的确,这几年汽车工业已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沈阳纺织业曾有的光辉历史、现有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让人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这一传统产业。沈阳需要纺织,特别是当地民用航空、汽车、建筑等多种产业的不断壮大,更加需要纺织工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当9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这座城市举办的时候,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化纤及纺织企业的投资目光。记者也在会议期间,通过对沈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采访,对当地发展化纤及纺织服装业的思路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沈阳纺织业的发展也曾出现过繁荣时期,特别是东北毛纺企业曾一度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沈阳五爱服装市场、周边西柳市场以及临近东欧市场的拉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沈阳纺织服装加工与贸易曾经十分红火。
后来为什么衰落?其中必有原因: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落后于市场变化。当20世纪末市场对花格呢等粗纺面料已经说"不",开始进入精纺时代的时候,企业却还是一如继往、一股脑地生产过了时的粗纺产品,从不考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未能及时市场化,单一的国有资本结构严重阻碍着当地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当这些国有企业技术水平急需提高、机器设备亟待更新,但国家又决定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纺织行业的时候,已经习惯于国家投资、国家采购的国企,技术与产品便逐一被市场淘汰,而几乎青一色国企的东北纺织业也就从此挥别了繁荣。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国内纺织行业经过压锭改造,市场发展出现新的空间,南方民营企业则抢先一步,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崛起,在常规民用品种上做出了大文章。钱清、吴江、柯桥等几大轻纺及化纤原料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加稳固了南方化纤纺织业的主导地位。从此,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曾经有过繁荣时期
沈阳人坦言,这些年,东北地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江浙地区。但在东北,重振当年纺织雄风不是没有希望,因为这里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具备资源能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历史悠久的纺织工业在这片黑土地上,不该也不甘这样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