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缝制业的 “R & D”谈起
――生产企业应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建设
“R & 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 “产品开发”下的定义、适用于各行各业, 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用语。它的中文意思是“研究与发展”。“研究”是指对科技的探索、追求和实践,以形成可用性的技术过程;“发展”则是将可用性技术应用到制造、营销和服务等领域,使之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并力求扩大生产规模创造财富的过程。
研发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历史的原因,缝纫设备制造业多年来相对其它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技术、人才、市场各方面资源也都较为匮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腾飞。目前为止国内高校中仍较少有专门设置缝制设备专业;从其它行业改行,多年从事缝制机械研究的一些老同志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人数已经不太多而且都已年事较高;在生产一线长期从事装配制造的年富力强的“能工巧匠”们面对低档次的普通机型、单一产品,不愧为“生产高手”,而面对机电一体化、形体结构多变的多功能新机种开发时则往往会力不从心;从普通机制专业高等院校刚刚毕业被引进的大学生们却又往往因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及实践不足,难以在短时间时独挡一面地承担起缝制设备新产品研发的重任。所以建立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专业的事得用专业的人
有幸进入缝纫机专业研发中心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尽快成为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 ;企业应该用各项优惠政策去鼓励并保证能让谦虚进取、善于沟通、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精英汇聚萃于研发中心;让引进的普通机械专业的年轻大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耐得“寂寞” ,愿意为中国缝纫机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让从国内外聘入并已经为企业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们能享受更具竞争性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尤其在传、帮、带、教各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负责研发工作的领导必须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能力,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深入实践,善于和各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在关键问题上调兵遣将运筹自如。这样的企业其新产品研发工作就一定会一步比一步扎实,终获硕果累累。
缝制业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应该说还没有受到业内广泛的重视。有些企业不注重对研发队伍的培育,骨干和领军人物缺乏,有限的成员间还互相设防,各自为阵,长期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研发队伍,缺乏良好的新产品研发氛围和科学工作流程。这不仅会使这个企业自身新产品开发步子慢,也将导致整个缝制行业的新产品研发步骤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