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5年国内服装类市场销售情况简析

        2005年初,中国纺织业在2004年扩张神速,仅固定资产投资就比上一年增加了144%。一些企业盲目看好纺织行业,存在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以求得绝对利润,这种投资性拉动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在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我国纺织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2月纺织品出口增长30%,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81%。但是进入三月份以后,随着我国主动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税率等措施,加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出口增幅开始明显回落。我国外贸纺织企业受影响极大,很多厂商开始做内销,做品牌。这对于国内经销商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由于一些外贸积压产品转入内销,专做出口转内销的商家不光联系到了以前没有的货源,同时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折扣,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市场的货源。同时也加剧了国内服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了竞争。 

        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表现就是服装价格指数持续下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衣着类价格指数下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尤其是3月份开始,衣着价格指数环比下降都在2个百分点以上,到10月,2005年累计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能源价格一直上涨的前提下,衣着类价格指数持续走低,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服装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长期存在。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纺织业过渡膨胀的危险,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限制政策名单。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悄悄扩张,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弱,投产的项目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质化中低档产品,加剧了市场上低端产品的竞争。特别是我国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服装生产商还是单纯的生产,缺乏设计能力,服装缺乏品牌价值。 

        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情况 

         1、从近几年大型零售企业经营情况来看,服装服饰类商品销售是其重点,服装类零售额在其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服装类零售额的环比增长幅度从2002年后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长率及其在零售额中所占比重变化 

         2、节日促销对服装类商品销售拉动作用较大。从2005年1-10月各月服装商品零售额可以看出,节日期间是消费者购买服装的主要时机,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零售额明显高于其它月份。随后,服装类商品的销售随整个大商场销售一起进入淡季,一直到十月有明显的回升,整个零售市场将迎来旺季。在这期间,5月的黄金周给服装销售带来一次契机,零售额有所反弹。 

         3、从分类商品零售量来看,女装是大商场服装销售的主力,几乎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针织内衣类商品紧随气候,预计在年末的最后两月,针织内衣裤的销售会有所提高,其所占份额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2005年1-10月各类服装销售比重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