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如何过春节
近年来,当人们感慨节日味道越来越淡的呼声与日俱增,当“节日”的概念随着社会变化被“假日”所置换之时,人们对于“节日”的印象也由对民族传统的纪 念,变成了对当日所食所穿的物品的记忆。而另一方面,西方节日的日益盛行,也使以前不为国人所知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伴随着好莱坞大片、LV等西方文化符号的挺进,为众多中国年轻消费者提供了一次次集体购物狂欢的机会。无论是文化认同的缺失也好,还是全球化的逼近也罢,这一切却都为业界的狂欢提供了重要的养料。
春节是否获利,依赖于几个月前的下单找一个六十岁以上的人,他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可以穿新衣;而六七十年代的人们,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放鞭炮、春节晚会、回家过年;再问问80年代后,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relax,旅游,收压岁钱。对于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来说,节日的意义也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全民超女和周杰伦的歌声与时俱进。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能够在春节期间获利,光有传统文化的含量是不够的,主要依赖于几个月下单生产前,你对于今后流行的一种预测。
“如果今年你还希望消费者左手抱着保暖内衣,右手拎着‘脑白金’去馈送亲友的话,那你的宝一定押错了。”一位内衣生产商告诉记者,“事实证明,尽管保暖内衣礼盒在一些二三级城市,春节期间的销量还是不错的,但在大城市他们退出春节礼品舞台的趋势将不可避免。相反一些符合节日氛围、色彩的情趣内衣,已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作为春节馈赠礼品,服装盈利点何在春节送礼送什么,几乎成为家家户户都要考虑的问题。近来一份对于上海市民春节消费的调查显示,水果/糖果、营养保健品、烟酒等是“最畅销的礼品”,尤其是前两者,均占到7成以上;鲜花也成为人们过年馈赠亲友的流行礼物,有15.7%的人选择购买鲜花,而对于服装的购买份额还不到3%。服装作为馈赠礼品的功能性,其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春节市场,哪些产品才能够创造出除了促销活动才能够得到的销售成绩,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
“郭总忙,整个公司都为了春节而加班。”当记者采访玫瑰坊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培时,其助手如是说。“玫瑰坊的纯手工刺绣的服装订制业务,在春节期间订单急剧增加,公司上下全体投入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