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机高出口额背后的隐忧
- 从海关总署对我国纺机2005年1~11月进出口统计看,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为39.89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下降8.49%。其中,纺织机械进口32.97亿美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24.75%,出口为7.92亿美元,同比上升34.49%,纺机产品进出口逆差为24.05亿美元。由上述数字我们看出,我国纺机产品进出口额在悄悄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贸易已位居世界前列,为此有人乐观地认为我国纺机行业的竞争力在进一步增强,殊不知在出口额为7.92亿美元数字的背后仍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纺机行业大而不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WTO,我国纺机贸易额逐年增长,从1978年至2004年,我国纺机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25倍,年均增长率远超过纺机行业GDP的年均增长幅度,在世界贸易中所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如果仅仅从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和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就得出我国纺机行业的竞争力已上升为强国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产品结构仍处低级化
我国纺机产品结构低级化从出口产品分析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离世界纺机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首先我国纺机企业产品出口战略是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其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是为了有效保证资金的正常回笼,避免三角债的拖欠。从出口地区看,我国出口纺织设备的主要市场是印度、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地区,出口的产品是以针织机械、印染后整理机械,辅助机械及零配件,纺纱机械,化纤机械,织机和织造准备机械为主。而在这些产品中,针织机械、印染后整理机械出口大都为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投资的企业,本地企业则还是以出口辅助机械及零配件为主。总体来看,我国纺机出口尚处于发展初期,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另外,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中也不尽合理。相当多的纺机产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的,这首先表现在劳动密集型的零配件占有较高比重,2005年这类产品出口达到1亿美元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出口比重偏低。其次,作为纺机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在我国纺机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仅为10%左右,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