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谈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桎梏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服装品牌大约有10万多个,在这些众多的服装品牌中,只有一部分已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而具有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的数目目前还是个零。不但如此,我国服装品牌的更换速度也非常快,有业内人士估算,每年我国服装市场上大约有2000多个品牌被淘汰……这其中的桎梏到底是什么呢?中国服装品牌生命周期到底有多长?

        品牌影响:“洋货”与国货

        中国的品牌往往面临一种尴尬,就是消费者认为与一些国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不够好,他们往往选择一些已经很成熟的国际品牌。一些国内企业抱怨消费者“崇洋媚外”,使得本土品牌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但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择优购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据鸿业资讯公司对我国10大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52%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服装品牌,甚至有的消费者只要在服装上面看到中文或者拼音的就坚决不买。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仅占18%。还有23%的消费者认为什么品牌都无所谓,他们最关心的是价格、质量和款式。7%的消费者回答是:“不知道”。

        由此可见,国外品牌的风头明显盖过了国内品牌。一方面国内的品牌意识还不强,市场意识不高,另一方面,国外品牌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市场运营都比国内的服装企业更胜一筹,也的确比国内品牌更具竞争力。还有一方面就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越来越强,消费者宁愿购买优质可靠的品牌商品,可使其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效用。但国内的服装很少有体现这些元素的品牌。

        品牌突围:产业品牌化与品牌产业化

        中国的服装行业发展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想造名牌不能仿冒,想掌握核心技术不能剽窃,想多出口又遭受反倾销。中国的服装业不缺少成为品牌的产品,而是缺少能使产品变为知名品牌的思路和环境。

        “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是我国当前品牌战略的瓶颈和突破口。“Made in china”的标签一直让中国的服装卖不出好价钱,始终处于制造业的低端,仅仅赚取那少的可怜的加工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形象不好。鸿业资讯市场调研公司在国内外收集了约400名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服装产品的看法。结果显示,兴趣比较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中国的服装表现出较高或者中等的兴趣,而35%的受访者对此没有兴趣。当然,人们的兴趣不仅仅表现在艺术品和服装上,还表现在电子产品和电脑上。当问及为什么对中国的服装产生兴趣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价格因素,但随后是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肯定以及以前购买的满意体现。大家对中国服装价廉物美的感觉已经很强烈,基本没有品牌意识。更确切的说,“Made in china”只和价廉物美挂钩,是什么品牌都无所谓,只是因为便宜才买。为什么不买中国服装的原因,质量差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与中国商务部门的观察报告一致。紧接着是与产品无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比较大地影响了美国人购买的决定。

        品牌生命:昙花一现与万古长青

        据鸿业资讯公司的调查统计:每年我国服装市场上大约有2000多个品牌被淘汰,平均每天有6个品牌将被淘汰,每个品牌的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4个小时。而2000-2005年中国前500名的服装品牌平均生命只有1.5年左右。而对于目前国内销售前50强的国际品牌,平均年龄长达52.5年,甚至一些国外服装品牌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人家为什么能在市场上活那么久,是因为创建早的原因吗?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