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中国服装打板师现状
- 被访人:美国U国际集团中国区经营机构技术总监鲍良友;
银杉皮草有限公司首席板师和工艺总监纪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服装业日益产业化、商品化,随之而来的带动了技术行业的发展。同时技术专业化、技术产业化,技术商品化的今天,是新生的代名词。打板师在中国服装领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人才构成。针对中国服装打板师的现状,记者与业内知名的两位打板师鲍良友和纪琳,就一些尖锐的问题展开了对话。
打板师不但为设计思维想象到服装造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更为后期服装产业商品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然而目前中国服装打板师的现状制约市场的发展。鲍先生,您对此有何感想?
鲍良友:我认为,打板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国内打板师众多,但是大部分打板师自身技术水平与自身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打板师对人体结构原理,中国区域化的着装习俗和服装美学等专业技术尚未了解透彻。在国内纸样专业的培训机构还不够完善,还有立体裁剪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不够,使打板师提升无门。
wearweek是不是中国服装企业对打板师重视程度还不够?
鲍良友:是的。目前服装企业对打板师的重视程度远远的低于设计师。打板师在国内企业里只能担当幕后的工匠型的工作。这一情况在国外就截然不同,不但有丰厚的待遇,更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打板师更如一般的工人一样长时间的加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市场考察与再度提升的时间。值得服装企业经营者思考的是打板师不是工匠型的工种,它是服装的再度设计师。
wearweek:据了解,中国打板师的专业机制不健全,国外是什么样的情况?
鲍良友:在日本和欧洲都建立了有效的打板师专业机构与专业的考核机制,以等级形式核定打板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打板师的考核机制的建立,不但规范了服装技术人才市场,更为服装企业用人提供了便捷。目前急需要做的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打板师考核机制。为中国的服装技术平台再推进一步。
wearweek:这样就要求我们为打板师搭建互动平台。
鲍良友:是的。中国服装区域性格局非常明显,而且各个区域的打板师相互排挤,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更好的形成个人与多人,企业与企业,区域与区域技术互动,从而形成区域性的技术文化。建立以中国为中心区域,企业、个人为单位的互动平台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