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易爱珍:一台缝纫机创出“新汉派”

        易爱珍说:“现在做服装的目的已经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要创出一个属于自己、属于武汉的牌子。”

     

        记者:除了外出办事,易爱珍大部分时间都在厂房里度过。

        采访易爱珍时,明显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她将手中的报纸折叠、打开、再折叠。而对于记者的问题,一开始她也只是只言片语、简单作答。直到谈起她心爱的服装,她才好像变了一个人,话匣子哗地打开。其言语间流露出的对服装事业的热爱、决策时的冷静与果断、管理理念的超前,让人不得不承认,她从一台缝纫机起家走到今天,决非侥幸。

        1983年入行时,易爱珍还是个18岁的丫头。如今她开创的休闲女装品牌“舒美珍子”正处于青春期,占地15亩的新厂房也在姑嫂树一带筹建。她说:“相对于目前比较成熟的汉派服装群,我只是刚刚向着目标进发而已。”

        一个人的工厂  石头上做出生意

        黄陂出生的易爱珍,打小爱穿漂亮衣服。什么面料、样式、时尚元素,只要是和服装有关的东西,她都特别敏感,连工作都要一头扎在衣服堆里——最开始,她在大夹街帮人卖服装。

        连做带卖几年后,她觉得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个行业。1990年,她找嫂子借了1000多块钱,在大夹街开了一个铺面。说是个门面,其实房子已被拆得七零八落,她就是在门口的一块大石头上铺衣服做生意。

        1000块钱,刚够买一卷黑呢面料。没有电剪,她就自己拿剪刀一点点地裁,再做成裙子,自产自销。

        当时大家都不太重视款式,易爱珍却想些心思搞点缀,做点蝴蝶结,镶点花边,还很有点时尚感。而她既是老板,也是惟一的员工,连进面料也用自行车驮,除了料子钱,几乎是零成本,质量控制好,价格却很低,一条只要20多元。

        第一个月,她一天可做四十条裙子,能卖出二三十条。面料卖完了,赚到的钱可以买两卷面料。“这样我做的衣服又多了一种颜色。”本钱滚多了,她逐渐增加面料颜色,丰富款式。慢慢地,她租了正规摊位,请了更多的人。

        易爱珍说,“我最大的优势不过是肯吃苦耐劳。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做事十分认真,了解市场也多。”几年来,她从来没有任何娱乐时间:早上卖衣服,有空了就到市场上看款式。看得多了,就能在各种款型基础上做些变化或综合。

        易爱珍的事业在1996年上了一个大台阶,她开了一间拥有近二十台缝纫机的服装加工厂,取名“舒美”。朋友笑她说:“石头终于被你焐热了。”

        巧用人造毛  “不小心”一战成名

        1998年,对市场变化格外敏感的易爱珍发现,一种人造毛面料大量面市,几乎和动物皮毛一模一样。一件衣服要想“显档次”,就缀条毛领,原本普通的衣服立刻身价不凡。市场接受,货拿出来就卖得相当好。她灵机一动:一条领子就上档次,如果用毛料做成衣,岂不更高档?

        其实料子很便宜,一米只要20多元,就可做一件衣服。而一件狗毛大衣可卖四五百元,存在巨大价差。易爱珍回忆当时“抢货”情景,可谓盛况空前。衣服做好,用三轮车运到店里,一车四五百件,五十件一捆,连拆都不用拆,几分钟内就被迫不及待的客户成捆买走。

        10月份开始,一直到春节,“起码卖了好几万件”。第二年,其他商家跟着仿货,但面料局限于上一年她做的单色纺毛料。因为面料采购最多,浙江的供货商专门上门为她提供最新鲜的面料,黄的、黑的、白的、红的,有的印着花,有的做成“豹皮”等。虽价格稍贵,批发价100多元一件,但更有特点,缤纷的颜色,新颖的款式,让仿货者追之不及。

        除了积累了资金,这款衣服还为易爱珍积累了品牌声誉,湖北周边以及很多河南客户都认为,舒美“出的东西不错,拿回去很好卖”。打货人形成了品牌期待,她做出来的每款衣服,总是在客户的缺货遗憾中结束销售。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