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服装业期待“凤凰涅槃”
- 近日,记者从安徽服装商会获悉,中国合肥服装创新产业基地奠基仪式将于22日在瑶海工业园举行。此举标志着安徽服装产业正式由小、散、乱的生存形态正式向集约型、规模型、创新型转变。安徽服装产业的平台建立将为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向内陆转移提供了“落脚地”,更重要的是安徽能否抓住发达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契机,真正实现安徽服装产业的“复兴”?
安徽服装业期待“凤凰涅槃”!
曾经的辉煌
“安徽作为轻工大省、产棉大省,曾经也有‘红方’、‘富爵’等全国知名品牌,但已是过去。现在的‘帅气’、‘东方皖凤’等服装品牌还处于成长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徽省服装商会会长杨万总惋惜地说。
据了解,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安徽一度列为全国轻工、产棉大省,拥有大小服装工厂2000多家,居全国前十名。作为省内服装设计力量最强的安徽服装设计院曾获全国二等奖银剪刀奖,安徽的“红方”、“富爵”等服装品牌曾经在国内声名显赫。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安徽传统的优势逐渐消失,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服装业导致了安徽服装业的全面“衰退”。大批的设计人才外流,其结果是著名品牌“红方”被卖,“富爵”日益衰败。
安徽服装从此一蹶不振!
皖牌服装市场难寻
“安徽6000万人一年几百亿金额的服装消费市场拱手相让,直接导致了安徽服装生产市场的低迷和服装商业市场的受制于人。”安徽白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登厚痛心疾首地说道。
据汪登厚介绍,安徽服装消费与生产能力不对称,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数据表明,安徽每年有大约300亿的服装生产和消费需求,但目前安徽的服装生产能力还不足消费需求的3%。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安徽服装产业“发达”地区集中在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滁州等地,有一批有区域特点、经济实力较强的服装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但是,就安徽整体而言,服装工厂具有数量少,规模小,资金匮乏,生产能力薄弱,产能少的特点,多数服装厂的产能在一二千万每年。记者在合肥某商场了解到,该商场出售的本地的品牌有华贝、宛玉、帅气等品牌。据营业员介绍一件华贝衬衫售价为80元,而同样质地、类似款式的一外地知名品牌尽管打5折仍然卖出了160元的价格,差距很大。而在白马、中绿、光大等服装批发市场也是难觅“皖牌”服装。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省170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销售收入20.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4位。中国服装行业“百强”名单中,我省仅有鸿润集团一家企业上榜,排名大约在70位。而浙江的雅戈尔集团年服装销售收入在12亿元以上,江苏红豆集团去年的服装销售收入也达到8.5亿元。
另外一种现象值得坊间关注据汪登厚介绍其实安徽不缺乏有实力的服装企业,由于整个安徽服装产业的低迷,安徽品牌的服装往往不被安徽本土的消费者认可。这种尴尬处境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都会在发达地区注册、生产服装,或者有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贴牌生产外地的服装,不愿意打造自己的品牌。
“迎接”东部服装产业转移
“目前,服装产业已经从最早的珠三角,后来到了上海、长三角,下一步转移的方向是中部。2005年转移的趋势尤其迅猛。”安徽服装商会会长杨万总介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安徽有着其他中部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
据悉,由于长三角、上海等地的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和土地供应的紧张,以及能源的限制和匮乏,服装产业转移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