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照耀“标准”
- 临潼工厂:激情为工作燃烧
2006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市场急剧升温,产品全线告急。今年前两个月,几大系列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达30%以上。取得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创造这些令人惊羡的业绩,是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发展大局、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结果。从年初二开始,两个月时间,一线员工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下面就是本报通讯员在生产一线捕捉到的一组组镜头和感人事例。
临潼工厂铸造分公司是整机生产的龙头车间,针对今年以来超负荷的生产任务,结合铸造生产高产量、高灰尘、高噪音、高体力消耗的特点,从确保生产计划完成和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出发,向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和提高效率要效益,通过技术攻关完成了二线生产结构的调整,使GC6720、GC6180等电脑机机壳、平板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压缩后方辅助岗位,充实一线生产。调整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收到了增产、节能、降耗的效果。元月26日,分公司领导和几位班组长去总部开会,下午1:30,砂处理5号回砂皮带轴承座突然被拉坏,全车间停产。员工们不约而同地拿着维修工具赶到出事现场,积极抢修,贺育民、张宝、赵玉明、宁树明……汗水在他们脸上流出一道道黑印,浑然不觉,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修,生产终于恢复了正常。
整理组抛丸机维修工张石娃是多年的公司级老先进,去年冬季不幸因车祸造成膑骨骨折。他得知今年的生产异常紧张,抛丸机屡屡出故障影响生产后,在家怎么也呆不住,打电话再三要求上班。领导被他的执着与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充分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并做了精心安排后,同意张石娃回到岗位上。人常说,伤筋动骨100天,而张石娃从骨折到上班仅仅休了不到50天。
民工焦东红也像广大正式工一样,每天最早进入工作岗位,最后一个关灯下班,认真干好每一件产品,像他这样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民工还有刘天全、毛院平……等等。春节前,铸造分公司内部表彰会上,对工作表现突出的11位民工进行了表彰奖励。分公司经理杨敏勤动情地说,民工们的辛勤努力值得肯定,他们也为标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连续多年的公司级先进集体——机壳一分公司今年花色机种机壳产量翻番增长。在人员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受到极大考验。分公司将月计划细化到日目标工作制,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员工在完成当天产量指标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员工收入与当天工作情况挂勾。GK组长石彦瑞患腰椎盘突出,看到今年GK系列增量很多,多品种穿插作业,班组新人多,他带病坚持工作,既当组长又当检验员,以自己的丰富经验把好产量关和质量关。加工组设备是行业领先的机壳加工中心,保持24小时不停机生产,组长陈咏军经常是人虽然下班了,心还操在工作上,操作工遇到突发事件解决不了,一个电话,陈咏军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下班路上,都会迅速赶到现场及时解决。
机壳二分公司今年以来在设备和人员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长线产品前两个月产量增加了25%、50%,花色机种增幅达50—60%。花色组职工刘新民的岗位是电脑机平板下轴工序,是制约电脑机平板大批量生产的瓶颈。为了不影响春节后电脑机的正常生产,他主动向分公司领导提出,大年初一不休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赶制出了300件机壳在制品。等到班组其他职工初二进入工作岗位时,他已给下道工序干出了近三天的存量。加班加点是为了夺高产,创新改进更能提高工效。机壳加工中每换一种产品都要翻一次模子,最少费时2小时,今年以来,电脑机产量提升,平板专机加工线品种更换频率达到二天一换,技术员张晓寅提出要向创新要效率。通过QC攻关,对平板专板换模方式实施改进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现在每次换模时间仅用不到10分钟,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涂装分公司粉涂组组长朱彦华春节前不慎扭伤了脚,造成膑骨骨裂,看到车间生产任务十分紧迫,他没等伤痊愈,初二就和大家一起来加班。前一阵子,年近八旬的老父亲住院,这又成了朱彦华的揪心事。为了不影响生产,他与兄弟姐妹商量,白天他上班走不开,每天晚上加完班他再赶到医院陪护老人,第二天早上又早早地赶到厂里上班,那一段时间,壮硕的朱彦华明显地消瘦了许多。
严光明、陈长根都是50岁左右的老职工,今年GC6720双针机产量很大,他们所在的涂装小组任务就重了许多,六、七十斤重的机壳要靠人挂到烘道上喷涂加工,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坚持了下来,虽然经常是累得腰酸腿疼,但他们从未有一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