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国营工业出现倒退
据叙经济中心文章分析,尽管叙政府很重视工业发展,2005年召开了工业大会,并出台了一些鼓励本国工业的决议和措施,且自2000至2006年期间,先后换了5任工业部长,但叙工业还是没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国营企业,每况愈下。年预算中的投资计划在最好的情况下,一年也仅能执行20%。由此导致这些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线落后,机器设备都超过30年,技术差距大。据估计,2005年工业部下属各工业局企业库存积压价值约为150亿叙镑,大部分都集中在纺工局,其库存积压超过86亿叙镑。过去6年纺工局投资金额约110亿叙镑,但却伴随着超过110亿叙镑的亏损。产值远少于投入,也就是说,浪费了最重要的国家资源—棉花,过去6年的年平均浪费在13%。
化工总局的库存积压排位第二,库存14亿叙镑;再其次是工程总局,库存13.5亿叙镑;第四是烟草总局和轧棉和销售总局,库存13亿叙镑;第五是食品工业总局,库存7.08亿叙镑;第六是水泥工业总局,库存3.24亿叙镑;第七是制糖总局,库存5700万叙镑。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局的大部分下属公司和企业都是亏损,但仍有一些公司赢利,但是非常少,而且利润在逐年减少。如工程总局下属的14家公司,其中仅有5家公司盈利,即大马士革电缆公司,利润额超过3亿叙镑;阿勒颇电缆公司,利润额约2.5亿叙镑;叙利亚电子工业公司(Syronics),产值2.25亿叙镑;哈马钢铁公司,利润额近2亿叙镑;加工工业公司,利润额约150万叙镑。
造成亏损或赢利减少、制定的投资和销售规划不能实现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管理、法律、成本、时间拖延等方面。从国外进口任何原料都将使叙产品的成本增加10-15%;而招标项目自签署合同到开始执行合同至少要180天。还有一个普遍的原因即是,伴随着叙利亚的经济开放,竞争日趋激烈,而大部分这些公司的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市场营销环节薄弱。比如工程总局,生产明显下滑,特别是在发动机、电池、木材、冰箱、烤炉、电视机等商品上,这表明这些工业面临着来自私营企业的强大竞争,以及来自阿拉伯国家产品的竞争,尤其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全面执行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