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捷积极应对服装加工业的“饕餮盛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缝纫机行业呈现黄金发展态势,完全承续了上个世纪末快速发展的惯性。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上半年行业内90家主要缝制机械整机生产企业共生产缝制机械408万台,同比增长7.7%,完成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0.7%。2005年上半年,全行业累计出口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7.5%;累计进口3.09亿美元,同比下降9.6%。从整体上看,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缝纫机行业取得的可喜成绩。有专家甚至乐观认为:缝制设备企业目前的增长态势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可以保持5~10年不减速。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则为行业明确了方向。他在接受中国鞋都网记者采访时曾指出:2005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缝制机械行业继往开来、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大发展的一年。制定并实施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将对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乃至早日实现由大变强战略发展目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见,好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好的发展目标的引导。

        作为服装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中捷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让人惊喜不已。2004年底公司对整个市场营销体系进行了调整;2005年,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充区域总代理和特邀代理,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合理配置市场份额,积极完善国内外市场服务体系,以此突出“中捷”品牌效应。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45.52%,实现净利润3 187万元,同比增长55.77%,成绩喜人。

        近观中捷公司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决策层对品牌建设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一定的投入推动。从市场调研情况看,中捷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均排在了同行业的前列,中捷品牌的口碑则呈强劲美化趋势。有80%以上的缝制设备经销商认为中捷品牌的质量处在国产设备的顶尖档次,有愈来愈多的同行甚至认为中捷产品质量是民族品牌之首选,其势亦喜而其形亦喜。但成绩背后我们更应有一颗成熟的心和一种冷静的心态,机遇与挑战共存,而挑战多于机遇;困难与希望同在,而困难多于希望。

        与国际品牌相比,民族品牌尚存明显差距,民族品牌打造尚处在初级阶段。中捷品牌也正处在上升发展期,尽管中捷在品牌经营与文化营销方面创造了许多的“第一现象”:是行业内第一家规范区域代理制的企业;第一家将销售奖励与服务及宣传相结合的企业;还是第一家将行业基础教育与推广连贯在一起的企业,包括公司举行的“爱心点燃希望”产品推广会、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精彩纷呈”产品SHOW等一系列活动。但中捷品牌的根基还欠牢固,还难以经受市场变局的冲击。

        鉴于此,2005年1月,中捷公司与中国服装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开始了公司新一轮以高端客户群品牌认可度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活动。在成功独家赞助了“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后,开展“中捷·穿梭中国行”活动,并把启动站放在杭州,历经杭州、石狮、郑州、临沂、广东、武汉、北京、合肥8个站,对全国各主要服装聚集地进行了品牌传播。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客户对中捷品牌的忠诚度,在市场上形成了强劲的销售势头。应该说“中捷?穿梭中国行”活动正是中捷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服装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的沟通,更好地促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开拓内地市场的积极表现。

        品牌打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地踏步亦退。要想求证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只要考量一下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耐克、海尔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之路便尽在不言之中。“我们卖的是水,而顾客买的是品牌”,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这句大白话可谓是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注释。但目前,很多企业对品牌建设的冷漠、淡漠、盲目现象非常普遍。一些服装企业对国产缝纫设备还有着“偏见”,担心设备性能不稳定、功能单一、耗时等问题的存在,但这个背后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缝制设备企业与服装企业之间缺少沟通,缝制设备企业在服务上还处于一个盲区。

        众所周知,服装企业满意度是缝制设备企业竞争焦点中的焦点。优质的服务和顾客感知价值更是一切市场竞争焦点中的焦点。因为,企业面临的挑战,归根结底就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争夺。而在缝制设备行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服务的理解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比如,认为服务就是服务企业的事情,或者认为服务就是售后服务,售出的缝制机械在使用后有什么问题再来修修补补。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制约着缝制设备产业尤其是中小缝制设备企业的发展。中捷在努力做到为用户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服务的同时,进行市场引导,加强规避风险的辅助手段,以全面带动广大代理商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市场销售及服务体系队伍素质建设,加强与各级代理商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管理,拓宽了销售渠道,达到了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和商品销售的目的。

        2004年,是服装设备市场“头重脚轻”的一年,也是缝制机械行业开始南风北进的一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服装服饰行业的先行省份,大量工厂急速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等地转移。2005年,则是中国服装服饰行业进入“无配额时代”的第一个年头,发展的机遇、应对的策略和挑战都将是整个行业在年度思考的重大命题。面对又一个国产缝制设备产业发展的黄金年——2006年,中捷将会做出什么样的积极举措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