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规避纺织品贸易摩擦
- 美国政府自2006年1月1日起对从中国出运棉制针织衬衫(338/9类)、棉制裤子(347/8类)、棉及化纤制内衣(352/652类)、棉制及化纤制胸衣(349/649)、合成纤维布(620)、袜子(332/432 /632)、精梳棉纱(301类)、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340/640类)、化纤制针织衬衫(638/639类) 和化纤制裤子(647/648类)等22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数量限制将持续到2006年12月31日。中美之间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又开始凸显。
"这是因为中国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有的人不理解,说现在贸易摩擦增多,主要是中国纺织的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的低档产品太多引起了贸易摩擦。"
"中国的服装工业已经不是5年前,更不是25年前的服装工业了。在有些文章里包括一些部门的文章里现在谈到中国纺织的时候还是说中低档为主,出口服装50%靠来料加工,中国的面料不行,直到最近还是这个概念。而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纺织工业的进步。"
杜钰洲罗列了一组数据:1980年中国纺织品的年出口额为44亿美元,在2000年的时候已达到530亿美元,2005年已经达到1175亿美元,贸易顺差也已经达到1004亿美元。从中国出口加工贸易的比重看,现在中国已经不是50%靠进料加工出口了,中国服装加工贸易下降到27%,从纱线到面料再到服装全是中国造已经占到将近3/4 。纺织品加工贸易已经下降24%,不到1/4。
"如果我们是低质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不需要用政治的方法、特保的方法来强行限制。就是因为我们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发达国家才深感恐慌。"杜钰洲指出。
美国贸易委员会针对2005年取消配额以后世界主要供应国的竞争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中国的纺织服装能够以最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服装和纺织品,并因此成为美国大型服装纺织公司和零售商的首选对象。
针对如何规避贸易摩擦,杜钰洲表示:"要加快产业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高新技术日益进入大众的现实生活中来。人们对衣着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质量、不仅仅是品种,还要求有高的品质、新的功能以及多元文化的个性表达。而以信息化、数字化、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技术把现代各种技术、各种学科进一步融合,从而提高了纺织的创造力,无论是质量还是创新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