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民企引发“借脑革命” 将研发机构搬到上海去
- 本报上海5月8日讯(通讯员李祖平 郏一丁 记者应向伟)“我感觉自己在技术方面一下子变成了三头六臂,发展空间巨大。”引起浙江台州珠光集团临海电脑刺绣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路这样感慨的是“上海·台州科技园”的奠基。4月29日,台州市科技局率领29家科技企业进沪举行“上海·台州科技园”奠基仪式,台州市29家科技企业“抱团”买下园内23幢研发楼,由此引发“借脑革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州靠“机制转型”的先发优势,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民营中小企业群。据有关人士分析,以密集高效的制造链协作群确立的台州民营制造模式虽然在当地占有一片天,但这不是台州永恒的优势。尽管台州已成为长三角核心圈的第16个城市,但处于长三角外围的地缘劣势使台州不得不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步伐。
而除了几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当地大部分企业的科技创新仍然停留在靠技术引进的成本战略层面上。尤其是科技人才的紧缺成为台州企业发展创新的瓶颈。以往,台州企业凭借灵活机制到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周末顾问”帮助企业发展;而今,企业聘用技术人员全职开展科研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技术创新模式,职务性发明成为推动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力量,专家因此成为市场上的紧缺资源。台州市近年来已有上百家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2003年宝石集团在上海设立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从国外聘请了5名工程师,投入巨资从韩国、日本等国引进加工设备,把宝石缝纫机新产品发展到80多个,自主开发出多种开创国内工业缝纫机先河的新机型,尝到了“借脑革命”的甜头。台州市还有上百家年销售额1亿元上下的科技企业也表达出“将研发机构搬到上海去”的强烈意愿。
台州市委、市政府因此审时度势,将建设上海·台州科技园列入市三届一次、二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科技园建设作为科技接轨上海、提高台州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上海·台州科技园主要以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和松江大学城为依托,坐落于规划1800亩的新型企业总部花园北端,距沪杭、同三高速2公里,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这些台州科技企业完成研发机构大迁移后,伸手可及的上海智力资源就包括:119万名大专和中级职称以上的各类人才,146位两院院士,1000多家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以及50所高等院校。
台州市科技局局长李昌道说,我们大力支持台州科技企业“将研发机构搬到上海去”目的就是通过走出去“借脑引智”、走出去“借水养鱼”、走出去“借梯登高”,来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台州市副市长李跃程告诉记者,建设上海·台州科技园可以说是科技工作的一项创举,今后要通过“借脑革命”,充分发挥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信息、金融等方面优势,把科技园建成台州企业成果引进吸收平台、借脑引智平台、信息支撑平台、实验条件共享平台、企业形象产品展示平台和融资平台。
身为引领掀起本次“借脑革命”风暴的首批29家台州科技企业之一的领导人,金路深有感触:“我就是上海人啊,以前我是跑到台州去找发展平台,和我一样选择的上海技术人员恐怕10个里只有1个,如今我们公司在上海·台州科技园设立研发机构,几乎所有的上海技术人员都会毫无顾虑地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