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第二个10年:服装品牌何处突围

        经历了10年艰苦打拼的中国服装品牌,要想在今后取得突破、走出国门,就不能再继续走临摹西方品牌的道路,它们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的时尚价值观。中国只有诞生出新的价值体系品牌,才可能真正实现品牌突围。
     
        如今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批一线服装品牌,它们中的多数用了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打开了品牌建设的局面,走上了品牌化运作主路,并且各自形成了一定的经营特色,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尽管如此,但它们同时又都遭遇到了群体性困惑:曾经用于为服装产业输血的多元化发展方式还要不要坚持?是承受巨大风险大胆求新、求突破、求得大发展,还是力求稳健,保持企业既有的稳步增长?

     

        相比上一个10年,新的10年虽然依旧是中国服装品牌蓬勃向上、大踏步前进的10年,却也将是一个更加充满矛盾和困惑,更加需要耗费心力和智慧,更加需要艰苦打拼的10年。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第11届“红博·2006中国服装论坛”着力聚焦于“管理与创新”这一主题。  

        企业内部管理先行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是“企业家企业”。有怎样的企业家,就有怎样的企业。可以说企业家的水平和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水平和高度。一旦创业型企业家把企业带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企业由“创业期”步入“成长期”,企业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企业文化的形成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就开始走向前台,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企业家的力量在于,只要他想得到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细节,各细节就一定能执行得非常好,然而,一旦他有想不到的细节,那里就将是一片空白。怎么办?企业家能想到的细节,让适当的人替他去想,并能布置下去完美执行;企业家想不到的细节,也依然让合适的人帮他想到,企业家所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把把关,把把企业前进的大方向。这就是管理的力量。

        企业家的力量在于,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从内心深处极其认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做到无论老板在与不在,都会坦然地干自己的工作,即使有困难,也还有同事同甘苦。这便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那么这一批已走过了10年、如今正处于成长期的服装企业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里各自的突围点可能在哪里?它们将需要怎样的管理思维,才可能使一些难题得以突破?有“郎旋风”之称的金融专家郎咸平指出,中国企业家如今必须从大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来思考问题,从而进行思维突破,开辟出一条有效的管理之道。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