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还是流行化 中国服装走向世界两难抉择
- 档次低,利润薄,制约了中国服装出口档次和效益的提高。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服装出口名牌的培育和推广势在必行。
国外客商:加强设计,体现民族特色
在99届广交会上,当问起对中国服装的看法时,国外采购商大都赞叹说价格不错、质量也好,可是当进一步问及与法国、意大利的服装比较时,他们都忍不住笑开了,仿佛这两者根本不具可比性。一位美国客商指着广交会展厅里的服装说:“我从来没听说过任何品牌的中国服装。你们的服装显得很过时,一点也不时髦。”
大部分国外客商都表示很喜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但很奇怪这样的服装为什么越来越少。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一楼,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个“老外”在各种国外著名品牌的零售店前目不斜视地快速走过,突然眼前掠过一件印有敦煌工笔画的时装,他们扭头盯着衣服倒退了三步,然后毫不犹豫地拐进了商店。
虽然这几年中国服装业一直在尽力追赶世界流行趋势,但至今没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民族特色”并不是说就是旗袍,或者是在领口钉个盘扣,而是在设计理念上以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为底蕴。这一点,相信很多中国设计师都懂,但由于不能引导流行,总避免不了跟在国外流行趋势后面亦步亦趋。
设计师:结合企业发布流行趋势
“对于中国服装业来说,已经没有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分。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和企业都参与到市场调研中去。”著名设计师吴海燕说。
据了解,国外设计师一般通过自己的设计公司进行专门的市场分析,例如巴黎就有200多家设计公司,他们随时关注世界文化趋势,然后为企业提供流行资讯。中国设计师必须关注世界文化艺术前沿,并将触角延伸到建筑、电影等相关领域,充分掌握世界各地服装的流行资讯,与企业紧密结合,设计生产出有独特创意的服装。
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营销水平
广东名瑞集团总经理蔡民强介绍:“关键是要创新,要敢于到世界上去闯。”
创新体现在设计、面料、工艺等方面。雅戈尔集团副总经理孙云彪强调,企业要有自己的面料研发,要不断利用高科技开发新的面料,满足新的市场需要。
浙江凯喜雅公司副总经理江临峰说,企业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营销上。“一些国外的品牌销售商店想要我们的产品,他们希望我们在国外有专门的供应商”。
波司登下狠心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先行一步,他们直接和国外大的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合作,还在国外高薪聘请当地的销售人员。副总经理杨俊介绍:“为了防止配额取消以后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我们已经开始挑选顾客了,并不是所有单子都接,争取提高客户层次,打入高端名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