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浙江台州:政府如何激活民间创新动力

        浙江台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调查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31日电 (姚玉洁、胡作华、蔡国兆)最近,有关台州市29家民营企业在上海统一购买研发大楼、将"脑库"集体搬往上海的报道引发了颇多关注。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此毫不讳言,"政府是'策划者'"。

     

        拥有"吉利汽车"、"飞跃缝纫机"等众多民族品牌的浙江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于塑造政策环境,激活民营经济创新动力,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政府省心、企业赚钱、社会得利"的多重效果。

        在浙江,台州市生产要素条件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并不好。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资源奇缺,矿产资源几乎为零。然而,当地民营经济的多项发展指标都处于浙江前列。如,当地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省内均排前两位。2005年,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超过了全省水平。    

        "技术创新,不在于地方要'富'、要政府投入多少钱,关键是财政投入1块钱,要带动全社会投入10块钱。"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深有体会地说,台州在财政投入上没有"量"的优势,政府的角色主要是造环境、搭平台,并承担必要的风险和责任,在此基础上激活企业这个创新主体,让民营资本的趋利性和高效率迸发出创新能量。

        政府担责,企业得利,台州市的政策对企业很有吸引力。比如,把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的数量、新产品产值率、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7个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对企业投入为主的科技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风险补偿和事后补助制度,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带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公共科技资源参与的联合攻关机制。

        为了突破科技人才偏少、科技资源匮乏、高新技术企业后劲不足的瓶颈,台州市政府部门主导运作了一系列"借脑引智"的工程,用外地的资源干自己的事。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