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企业带着什么走出去?

        企业除了带给当地资本、技术、产品、就业等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明之外,与物质文明共生的文化乃至文明等精神性产品的输出可能更为重要

     

      最近,所罗门群岛首都发生骚乱殃及华人华商损失惨重一事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它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走出去”。

      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层次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主要涉及货物、服务、技术、劳务等的出口贸易;更高的层次是指资本的输出,即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说跨国公司化。

      据世界贸易组织4月19日公布自中国入世以来的首份《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2004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尽管这些贸易大部分是由以中国为基地的外资公司进行的。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然而,伴随着更多“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也屡屡发生,可以说中国外贸已经进入摩擦高发期。伴随着贸易摩擦,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与货物贸易相比,另一个关于资本流动的数据是,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448亿美元。但是,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流量、存量为基期进行测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作出判断,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发展之所需,还是从中国当前和平发展之所需考虑,我国企业由商品和服务出口转向资本出口已是势在必行。如果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向他国,尽管企业产品已不再标示“在中国制造”,但更有意义的则是背后的“由中国制造”。这样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钱让别人赚、罪名我们担”的被动局面,因为正如《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所指出的,目前中国的货物贸易大部分是由以中国为基地的外资公司进行的。

      在这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已经走到了前面,而且这一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企业能否占领成长发展的制高点。由此,适时探讨企业应该带着什么走出去的问题,亦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