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纺织品配额浪费买单
- 青岛即发集团最近才发现,尽管期限已到,公司却无法用完部分输欧的纺织品出口配额了。而就在8个多月前,“即发”是通过与国内诸多厂家的激烈的配额竞标之后,才获得了这些配额的使用权。
过程来之不易,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是即发集团早前无法预料的。而和“即发”一样处于困惑状态的纺织企业不在少数———商务部最近的统计表明,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对于欧美纺织品出口配额使用率不高。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种不高的纺织品配额使用率被称为配额浪费率,并且估算出今年的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20%。直接的数据支撑是,截至4月中旬,中国今年出口欧美的31类设限纺织品中,平均清关率仅为32%。
由于2005年签署的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规定,当年出口配额数量的确定以上一年的出口数额为基数,配额的浪费势必导致明年配额数量受到影响。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对浪费配额的企业将加大处罚力度。
这种处罚决定显然是“即发们”不愿意看到的。
意料之中的结果
此前,让“即发们”陷入角逐中的直接导火索就是纺织品配额。2005年中国同欧美就纺织品贸易摩擦分别达成协议,为中国纺织品未来几年的出口定下了8%-12.5%和10%-17%的年增幅。此后,商务部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按企业出口业绩,将协议的70%配额用以分配,另30%用作公开招标。
去年9月和12月,商务部分别对2006年10类输欧纺织品和21类输美纺织品进行了首次招标,数量为招标总数的60%,今年4月则用完了剩余的40%。在招标过程中,商务部采取了“价格优先”的原则,为了获得配额,包括即发在内的全国纺织品企业们参与了激烈的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