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界:割据办展进入“战国时代”

        到了六月份,天气日渐炎热,而2006年也将近过半。回忆忙碌的上半年,门庭若市的CHIC、举城欢庆的“海博会”,都让中国服装界的体温直线上升。而持续了近两个月的“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服装展会”的评选活动以及2006中国纺织服装展会发展论坛,更挑动着纺织服装会展业敏感的神经,也预示着一个高温的世界即将到来。而2006年下半年,50多个更热烈的纺织服装展会又将扑面而来。

      在紧张与忙乱之中,一系列关于纺织服装展会发展的问题却是各主办方必须积极面对的。近年来,中国服装展会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类服装展会至少有三百个,会展经济正在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新生力量。但由于各地纺织服装展会数量的日趋增多,办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能量没能通过展会这一平台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无序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即使是那些已成功举办多届的知名纺织服装展会,也面临着继续变革与提升的重要选择。中国纺织服装展会不断窜升的体温必须寻找到恢复平衡的新支点来保证健康、专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知名的品牌展会。

     

      纺织服装展会降温计之一合作是条新出路

      2006年,中国服装业正面临着一个跨时代的发展阶段,在完成了初期创业与原始积累的历史阶段后,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的强烈呼声。2005年,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取消,迫使中国服装企业面临更加开放而变幻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服装企业进行形象展示、行业交流和商贸洽谈有了更多出口。国内服装展会作为主要载体,更应该为之搭建一个平稳而开放的平台。

       但在利益的趋势下,中国纺织服装展会已进入了“战国时代”,各地区都争先恐后搭乘会展班车。从本报统计的资料来看,在2006年举办的各种规模的纺织服装展会高达70余个,首届举办的新展会占其中的50%以上。这种密集程度就难以避免匆忙上马、照搬模式的情况出现。而我们与国际展会相比较,只是一味追求办展规模,但国际化程度,以及展会个性和策划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明显差距。

      很多优秀的展策展人都意识到差距问题。也纷纷表示,合作不失是个好办法。

      强者联合,打造中国的纺织服装展会航母是很多优秀策展人的愿望,大连国际服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书衤基认为,合作是未来展会形成错位优势的手段。与其它展会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就展会的价值形成一种连盟,有助于整个展会行业的发展,也能缩小中国纺织服装展会与国际展会的差距。而另外一种联合,则是与国际展览机构合作,弥补自己展会的弱势。

      在这方面,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洪涛也介绍了他们的新计划,为了加强展会在面辅料方面的不足,目前已经跟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合作,准备联合把面料展做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国门速度的加快,国内展会数量的剧增、国际展会的介入,势必要在中国的纺织服装会展市场燃起熊熊烈火。有的展会将在战火的熏陶下获得新生,更多的则将黯然消逝。

      与国际展会有差距不是致命弱点,而国际展览公司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也不害怕,关键是如何营造出错位经营市场。同时尽早结束“战国时代”,各个强势展会间优势互补,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国服装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