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展会过多过滥 国内会展业遭遇“品牌之忧”

        "会展经济"是块肥肉,引得大家都想分一杯羹。而办展机构缺乏品牌意识,致使我国会展又多又滥。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一些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积极培育品牌展会。

     

      会展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呈现出行业细分的明显趋势,但行业的恶性竞争已经导致效益下滑和亏损,一些人士呼吁要尽快打造国内会展业的拳头品牌。

      中国会展业开始发力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不存在市场自发性办展行为,此后各类"展销会"开始出现,并由多产品的"大杂烩"逐步形成以行业划分的各种专业展览会。据统计,1997年至2003年举办的展览会总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其中国际性展览的平均增长率为11.8%,在展览会总数中占据的比重在50%左右。

      国内会展行业形成几大相对集中举办地。据原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务师何放介绍,目前全国展览场馆超过150个,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超过40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估计每年约有600万以上人员参观国际展览会。这些展会内容涵盖到机械、电子、通信、石化、仪器、服装等各行各业,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地成为办展的热点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为中国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展览的首选地址。

      部分展会已具备国际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展会中形成一定影响的有北京国际车展、全国医疗器械展与全国制药机械展、广州的"广交会",成都的"糖酒会",深圳的"高交会"等,一批专业展览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纺机展、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国际模具展、珠海的国际航空展等在展览规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准,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参与国际竞争。

      部分专业展会效益贡献突出。业内通常认为,会展业对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1∶9的带动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说,会展业的发展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发展水平成正比,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无疑为会展业提供广阔的舞台。据统计,2005年我国的展览项目数达3800个,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展览收入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展览企业达4900家,比上年增长25%。

      据权威部门统计,1999年昆明世博会当年会务门票收入1亿元、新景点门票收入1.7亿元,所有酒店连续2个月爆满,当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据估算,北京市目前展馆面积已超过17万平方米,未来几年展馆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届时每三天举办一场会展,每年为北京市贡献超过180亿元。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