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家眼中的中国服装下一步
当他们开始畅谈自己所在行业的未来之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发展动向这样简单,而是其通过多年历练后对于行业的一种前瞻性的预测以及他们的预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应验的猜想。
6月6日,北京服装学院科技报告厅内,一场由全球CEO网、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的“CEO畅想未来百题演讲第三场专题活动”,在众多北服学子以及媒体们期待的目光中召开。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CEO、依文企业集团总裁、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众多企业的老总成为这场活动的“主角”。作为当晚活动最为惹眼的三家企业,他们分别来自女装、男装、童装三个不同的领域。在他们的身上分别被赋予了连续多年市场销售排名第一、业界领军品牌、中国服装年度大奖获得者等荣誉的光环。当他们开始畅谈自己所在行业的未来之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发展动向这样简单,而是其通过多年历练后对于行业的一种前瞻性的预测以及他们的预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应验的猜想。
中国童装:自身整合后的“攘外政策”
派克兰帝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建凡在童装领域摸爬滚打的十余年中,行业经历的某些现象我认为值得大家深思:首先,在2001年是国内童装市场“插班生的尴尬”———众多资金雄厚其他行业的“巨头”纷纷“试水”童装带来一片繁华,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专业团队、人士才能把童装做好。其次,在2003年后,出现了“留级生风波”———某些体育品牌和成年品牌开始向儿童品牌延伸。这些品牌已拥有了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加上专业化的服装运作能力,使得稍有一丝稳定的童装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残酷竞争。
有人曾问我:你究竟用什么办法把孩子的心抓住?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真正能琢磨出来如何抓住孩子的心,大概我已经做到华人首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孩子的兴趣爱好将更加广泛与多变,他们的文化观存在着强烈的边缘性与多元性,这一切给童装企业进行新一轮产品的研发带来更多的困难。
我认为中国童装市场的未来,除却产品应更具安全性、环保性这一不争的事实外,童装产品的设计应当开始有个性化的意念。个性化关注儿童的“硬”需求,创造性发觉儿童的“软”需求。由于中国的文化同质化的趋势,童装设计地域性的特点会被越来越削弱。
在做好企业自身治理后,我想中国的童装一定要做“攘外”的考虑。中国童装企业一定会做出国际化、世界性的品牌,只有具有这样的概念,再回头来整合国内的童装产业,这样的企业才更具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