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国内缝机业呈现“三化”发展趋势

        世界缝制设备产业的制造重心的加速转移,激化了我国缝制设备产业的内部竞争,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现代化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十一五”期间,国内缝机业正向着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集群化  产业优势集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缝制设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利用规模效应赢得竞争优势。例如江苏吴江菀坪零件基地、宁波零件基地、浙江诸暨绣花机生产基地等。

        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中一地的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菀坪吴刚冲压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刚说:“只要有客户来到菀坪,就能体验我们的集群优势,客户基本上可以实现一站式采购。”目前我国90%以上的缝制机械产业集中在浙江、上海、广州、陕西、江苏和天津地区。浙江作为我国缝制设备第一大产区,其产值占我国缝制机械产值总额的46%,体现出了该地区民营经济的活跃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也体现出了产业集结的拉动优势。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汇集了中国最多的服装、纺织机械和服装加工企业,这必将进一步强化上海作为缝制设备产业新的集结地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并且,从市场的未来走势看,上海将成为我国缝制设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板块。2004年上海的发展占全国之首,生产产值增长41%。2005年又有一批新的外资企业把市场总部和生产场地设在上海,使上海咸了新的最有竞争力的市场集群地和制造基地。

        同时,外企是上海缝制设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产值占到上海总产值的45%,主要企业有重机、兄弟、广濑、日星等。这些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上海地区缝制设备产业的发展。上海是中国第一大经济金融中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将进一步促进上海缝制设备产业的发展。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