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三)

    二、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由于行业规模大,经济主体多元化突出,市场竞争力表现差异较大,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还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阻碍了纺织工业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化纤行业虽然高一些,也仅达0.47%,与发达国家平均5%的投入水平差距很大。

      利用高新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化纤品种和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不多,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纤维如芳纶、碳纤维的开发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仍需进口;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聚乳酸纤维(PLA)等还处于科研追踪阶段。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开发和材料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高附加值纺织品和服装的开发。

      纺织工业对纤维回收利用和循环技术还需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对可再生纤维、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技术、环保型产品和“三废”治理的研究开发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环境治理基本还是以“末端”环节处理为主。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适应纺织品服装消费短周期、快交货要求的能力不强。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刚刚起步,在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应用ERP的比例也仅占到7%。

      (二)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我国纺织行业运行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纺机装备制造业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棉纺织设备中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仅占25%和21%,而发达国家在90%左右;化纤行业现有生产能力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技术装备仍占很大比重,设备平均能源单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77.5%,新型大容量生产技术和设备仍依赖进口;印染行业装备的质量稳定性差、耗水量和废水排放量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在色差3~4级以上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80%,大多数企业只有5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已经达到90%;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且平均回用率只有7%。

      (三)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

      “十五”期间,在全国投资增长、内需拉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对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出口增长的预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纺织工业产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投资处于高速增长期。2000年到2005年,纺织工业投资总额4219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0.4%。从投资结构看,纺织产业链中的棉纺、化纤等上游初加工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79.2%,使同期棉纺、化纤产能迅速扩张,到2005年底,棉纺能力比2000年翻了一番,聚酯、化纤产能增长近3倍。部分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盲目铺摊子,“同构性”发展,而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使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失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在棉纺能力的成倍增长中,代表棉纺织产品水平的“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却没有得到较大改善,因低水平、粗加工能力快速增长,加剧了棉纺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在聚酯和化纤产能快速扩张中,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低,产品的同构现象严重,化纤长丝、短纤产能的利用率只在60~70%,聚酯产能的开工率不足70%。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带来的原料资源约束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

      国内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大多被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纺织品服装出口是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尤其是还没有知名国际品牌,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贴牌加工出口企业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左右。纺织行业已有17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但没有一个世界名牌,培育自主品牌除了在提升产品自身的物质品质和文化品位方面尚需付出更大努力外,企业传统管理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和控制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掌控营销渠道,成为纺织行业迈进高端供应链和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

      (五)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不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迅速,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恶化纺织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我国纺织行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诸多形式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所产生影响的系统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应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有效措施,在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方面经验不足,抵御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同时,预警机制与行业自律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行业标准、技术法规等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尚不健全。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