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六)

    五、“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加快技术结构、原料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分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棉纺织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大力提升“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到“十一五”末,棉纺织90年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6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00元/人·年,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卷化率达到5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化纤行业: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原料开发,提高化纤产品的开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追踪国外聚酯、涤纶最新技术,积极开发优质化、超大型化、精密化、短程化新一代国产化聚酯涤纶成套技术装备,发展锦纶大型聚合技术;加快开发腈纶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品种开发,扩大丙纶、维纶等在非纤领域的应用,提高氨纶优质化、差别化;加强化纤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到“十一五”末,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要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新产品贡献率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90000元/人·年,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服装行业: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拓产品应用领域;加强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成从纤维材料、纤维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重点发展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农用纺织品、生物医用纺织品、新型篷盖材料、汽车用纺织品、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等;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技术。到“十一五”末,行业先进水平设备所占比重要达到3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2000元/人·年;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

      家用纺织品行业:加强技术协作,联合开发生产一批家纺行业专用技术装备及专用纱线原料、辅料助剂,促进行业整体提升;重点企业实现生产连续化、高速化和缝制设备自动化;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印染加工基地;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技术。到“十一五”末,吨纤维创造产值达到100000元,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

      印染行业: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印染企业。到“十一五”末,先进设备比重要达到4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2000元/人·年,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1] [2] [3] [4] [5] 
  • 相关阅读
    1.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原因竟是..…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