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难"袭来缝企接招
- 近来,广东、浙江以及北方几大主要缝机产区的企业再次遭遇了“用工难”问题。不论整机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不论经销商还是生产商,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用工难的窘境。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用工难”这个词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缝机企业管理者所提及。今年,这一现象不但没有出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并呈逐渐放大趋势。由于用工形势严峻,缝企之间“挖墙角”的事件也常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在上下班时间公然举着工资牌到别的企业门口“拉人”的“怪”现象。为此,不少企业叫苦连天。
如果说去年在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还只是冰山一角,尚不足以让整个行业伤筋动骨,那么今年,劳动力紧缺问题就已经在整个行业中亮起了黄灯。对于像缝制行业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用工难”击中了其软肋,并把“制造大国”推到了一个改变粗放增长模式的节点位置。
用工阴霾
与纺织服装行业一样,缝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用工危机。一直以来,这两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制造业都是靠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来扩大出口市场从而攫取其中可观的利润。因此,对大量低端制造业工人的需求就是其利润来源的关键。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对纺织服装行业和缝制行业而言,用工危机则意味着利润危机。
不同的是,工人短缺的境遇使得大多缝企正遭受着生产力不足和内需市场低迷的双重考验。
“以前,‘用工难’对缝机企业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受下游行业的波及上。因为一些服装、制鞋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工人而无法正常生产,进而减产甚至停产,使得企业对缝机设备的需求减少。”遍布制鞋厂和纺织厂等低端出口商品的珠江三角洲在2004年首先出现了“民工荒”,并且很快地就扩散到其他沿海各省,甚至部分内陆城市。到2005年,这一态势陡然加剧,大规模的缺工使得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以大量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不得不减少产量。设备市场萎缩为缝企敲响了警钟。
而现在,“用工难”却直接降临在了缝企自己身上,直接地导致了缝机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企业利润的下降。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老总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企业的生产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然而,这些人的流动造成企业生产很不稳定,到目前为止,缺工导致产量减少了十分之一以上。这只是缝机行业遭遇用工危机的一个缩影。据调查,以缝机行业最大的产区浙江为例,浙江省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已经占到了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
难与不难
“用工难,说难也不难,工资高一点就不难。”经历过“用工难”的一位缝机企业老总向记者表明了他的看法,“年初时,缺工问题也影响到了企业生产,为此,我提高了员工工资,不但人员留得住,生产也稳定,就算工资成本高一点,我通过降成本、抓管理,也能把成本压下来。”
台州一名酒店服务员也向记者提到,以前她也在缝机企业工作,订单多的时候,一星期要上六天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但辛苦劳累,挣钱也不多,所以没多久就跳槽了。在她看来,工资低、待遇差,权益得不到保障,是工人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否只要提高了工资待遇就能解决用工难题呢?不尽其然。
由于缝机行业本身具有其技术特性,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电子电器产品的装配都需要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然而,目前工人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已经很难满足缝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要求,不少缝企老总深刻地体会到了现今用工环境的苦处,“‘用工难’其实是招技术工人难,这是形成目前‘用工难’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行业的发展,熟练工人、高级技工以及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相关专业人才的有限。据调查,在浙江民工中,约有四分之三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其中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16%左右,具有职业技能的更少。来自浙江省台州市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外来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以及初中以下为主体,其中有83%的人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低又缺乏劳动技能而影响了就业。
转向高增长轨道
“从表面上看,‘用工难’ 是企业用工问题,或是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问题,对行业来说,则是长期以来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低成本优势成就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动力,为中国商品赢得了巨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如今,缝机行业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精细化生产发展的“拐点”,企业如果无法从拼命压低劳动力价格来维持利润的“惯性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从这方面讲,‘用工难’的出现对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它是市场对低成本模式的一种自发矫正,使企业不得不转向更高的层次,而不只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使整个经济转向以高附加值产品为基础的发展轨道,并进而向自主发展和创新转变。”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用工难”对行业来说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进产业升级,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
对此,不少企业已经积极着手应对。
中森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展峰对记者说:“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管理。中森有70%的员工是外地人,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公司在各方面抓好员工待遇,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高,年底回乡过年后一个都不会少的回来。”
在日前举办的“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共谋台州企业新发展”台州企业家高层主题沙龙上,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阮积祥也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了深刻地诠释。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王承康指出,企业要做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让“用工难”成为提升企业实力的契机和加速器。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劳动者待遇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和权益的保障是必然趋势。
据了解,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另外,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职业教育。近期,欧盟以社会责任为理由实施建立新贸易壁垒,欧洲最大的50家纺织品零售商共同参与制定了《欧洲社会标准监管制度——企业社会达标倡议方案》(BSCI),企业环境责任和劳工标准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外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提醒缝企,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