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进非洲经验谈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走进非洲并不陌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在当地援建了一些纺织项目。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受到配额的限制,一些企业为了躲避配额限制,规避贸易风险,纷纷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非洲等地开办工厂。
穆隆古希纺织有限公司是由山东青岛纺织总公司与赞比亚合资的纺织企业,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了赞比亚最成功的纺织厂,并利用非洲产品出口欧美无配额限制的规定,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服装产品成功出口美国。现在,山东另一家纺织大企业--雅美集团也进军非洲,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巴哈达尔市租赁一家纺织厂,加工服装向欧美出口。
山东雅美巴哈达尔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说,非洲许多国家都具有单一经济结构的特点。在非洲很多国家,纺织业被当成仅次于矿业的产业来发展,这些国家希望经济多元化发展,不用依赖某一种资源性产品,希望大力发展像纺织服装这样的产业。从整体来看,非洲的纺织服装是比较落后的。相对来说,中国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生产设备都比较适合非洲的发展需要,而中国产品的价格也比较符合非洲的国情。中非纺织的发展合作前景应该不错。东部非洲也产棉花,但纺织服装生产加工能力比较弱,合作潜力很大,基本上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印染都有投资空间。就埃塞俄比亚而言,该国比较适合做小型服装厂,进行简单的加工,但不适合做贸易,因为外国人在当地是不允许做贸易的。
张建说,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和欧盟《科托努协定》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给予非洲国家的优惠待遇依然有效。《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为48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提供了单方面贸易优惠条件,符合该法案条件的非洲国家在8年内可按普惠制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受益最显著的是纺织品和服装,而且其中5类产品可免关税、免配额。根据该法案,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毛里求斯、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斯威士兰和南非等非洲国家可以向美国出口利用产自第三国面料制造的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