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品牌入药 童装市场医治“幼稚病”

        就在广东“致癌童装”、“四川童装三成合格”成为童装市场的热门话题的同时,6月下旬,浙江省省质监局也发布了该省童装产品质量报告,他们在对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地79家童装企业生产的82批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因褪色、缩水、甲醛超标等原因,有24家企业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达29.27%。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6月中旬提供的一份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让人惊讶:对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9个省、直辖市74家企业生产的74种儿童服装产品的抽样检查显示,合格率仅为62.2%。其中,浙江省质监局在5月30日公布的结果是,近五成童装不合格;海口工商部门在检查海口服装市场时发现了被曝光的18件涉嫌不合格的小方块牌童装;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流通领域的40种童装质量监测结果,不合格童装仍占到总量的近两成,7种存在质量问题的童装来自欧尚、腾联等大卖场及商场;四川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全省范围内市场上童装的专项监督抽查显示不合格率高达62.5%。
     
      A致癌童装余烬未炽
     
      “六一”突检
     
      今年“六一”前夕,在全国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一条以“广东致癌童装”为关键词的新闻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这次以广东几个城市为抽检地点的童装突击检查,让“广东童装”这个曾经在很多人眼中“形象不错”的字眼被笼罩上了一片不祥的阴影。
     
      六一前夕,广东省工商局对省内流通领域销售的儿童服装的质量进行了监测,发现童装的合格率只有34.1%。剔除纯标签不合格的童装外,内在质量合格的仅为五成。这次共抽查了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潮州等6市流通领域22家商场、超市、个体户销售的儿童服装商品91批次,从抽查结果看,省内流通领域儿童服装质量不容乐观。
     
      据了解,本次抽查的儿童服装,质量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安全性能指标不合格。特别是有毒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偶氮染料)的检出率较高,有9种商品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标,该染料可以导致癌症。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引起人体病变。根据《国家纺织商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是禁用的。本次抽查有9个批次商品涂料印花上存在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个别商品中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最高达210mg/kg,超出检出限10倍以上。
     
      合格率仅三成
     
      就在广东出现“致癌童装”的同时,全国童装市场的现实情况更为严峻:近日,四川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四川全省范围内销售环节的童装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37.5%。
     
      据了解,本次共抽查48个批次产品,不合格的就有30个批次,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甲醛超标、pH值不符、异味、标识不符、染色牢度不合格、外观质量有缺陷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使用的纺织品,有毒化学物质甲醛的含量应低于20mg/kg,较大儿童所用的直接接触皮肤类纺织品甲醛含量应低于75mg/kg。本次抽查中,深圳蒙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西哈比层叠短裙、香港明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童话story童装甲醛超标;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超标会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本次检测出3个批次的童装pH值超标,分别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龙眼工业区泳兴制衣厂生产的小爽男女儿童单装、深圳市安嵘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CHICKEEDUCK童装针织外套衫和苏州时兴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ABC儿童圆领衫;根据标准要求,不允许在检测中发现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和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但成都市乖乖豆童坊生产的TOMMYHILFGER童裤和深圳市海威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海威迩五分裤两个批次的产品被检测出有异味。
     
      另外,在本次抽查的48个样品中,两个样品染色牢度超标,27个样品在使用说明上存在缺陷,无产品执行标准、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无产品名称、无耐久性标签,甚至是无厂名、厂址、合格证的“三无”产品。
     
      B三大病因勒住命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服装产品作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日常消费品,童装市场其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敏感和被关注。那么,童装市场缘何出现这样的局面?
     
      原因之一
     
      准入门槛较低品牌混乱
     
      由于童装所需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回报相对乐观,一般的童装企业准入门槛较低。这使得我国童装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00人以下的生产规模成为童装企业的主流,个体投资的家庭式生产仍占主体地位,大量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的劣质、低档、无品牌产品涌入市场。童装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最近几年企业数更是急速增长,以中小企业为主,在4万多家的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过几百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仅有十几个,超过5000万元的大概有几十个。
     
      原因之二
     
      利益驱使用伪劣材料降低成本
     
      童装生产中,高额的产品送检费用和材料成本一直是企业权衡利弊的焦点,许多黑心厂家为此“狠心”回避必要的开支,偷工减料,甚至故意逃避质量监管。据服装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使用假冒伪劣的材料进行童装生产,成本至少比品牌企业便宜1/3,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给了很多不法生产企业可乘之机。对于庞大的无品牌童装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但是,有的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偷工减料、用不合格布料等进行生产。
     
      原因之三
     
      监管不力
     
      生产和销售致癌童装当然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但对致癌童装的深究,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童装生产企业的监管不力也是童装市场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理,童装出厂必须进行相关检测并凭检测合格证进入商场销售,但是,不少企业在其产品出厂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相关检测,才使得这些致癌童装还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向市场大摇大摆地走进柜台。另一方面,童装之所以出现诸类质量问题,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主任杨萍认为,与检测成本偏高及企业抱有侥幸逃避心理都有关系,“偶氮染料检测过程中一个颜色检测的费用就需要四五百元,而童装面料中常常含有多种颜色,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还是相当高的,”杨萍说,“出口欧美的服装企业因对方要求相当严格一般都做检测,而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往往想蒙混过关。”
     
      C一块很大的蛋糕
     
      童装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国拥有庞大的童装消费主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根据有关人口统计年鉴,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14亿,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当前我国小学在校生为1.35亿,初中在校生为5700万,校服又是童装消费的一大类项。据测算,2005年以后,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将保持一定比率的递增,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入高峰期,在现有出生数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将形成庞大的儿童服装消费市场。加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及农村消费能力的增强,也将成为带动童装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童装企业4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30万人。中国服装协会提供的《2005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年产童装46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近10%,其中梭织童装16亿件,针织童装30亿件。国内市场的童装消费量为21亿件,消费总额约400亿元,占全国服装总消费的近7%,占全球童装总消费的3%。
     
      我国童装市场正在逐步由“数量消费阶段”转向“品牌消费阶段”。中国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认为,2005年是我国童装业进入转型期的起始年,产业、市场、产品、企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据预测,今年童装业可能会出现两大特点:首先是新的市场品牌格局将逐步形成,个别品牌的市场忠诚度有所确立,行业主导力量也将显出雏形,行业洗牌初见分晓;其次是国内市场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价格攀升可能性不大。
     
      分析认为,今年童装业的重组之风将席卷全国,这将成为有品牌基础、有质量保证的童装企业关键的发展机遇期,未来几年里必将有一批童装企业在这一轮洗牌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些不重质量,以质低价廉产品冲击市场的企业应被淘汰出局。
     
      D童装品牌“画饼充饥”
     
      纵观近几年的童装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活跃在一线的品牌童装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瓶颈期。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童装市场中,大概有30多个童装品牌,而近几年来,品牌品种没有增加,销售量也没有较大的突破,年销售额过亿的童装企业还不到3家。
     
      现实
     
      四大原因阻碍童装品牌发展
     
      是什么原因导致品牌童装发展受阻?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主要是因为品牌童装的销售过程中,从出厂到销售终端,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的缘故。比如一件摆放在柜台上的100块钱的童装,经销商拿货的价格是4折左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