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企遭遇原材料涨价之痛
近三个月来,浙江顺发衣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正法一直忧心忡忡,原材料的价格日益看涨,使公司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更让他担忧的是,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而且在短短三个月内的上涨幅度大而频繁。以油价为例,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了500元,而这是继3月26日之后的第二次调整油价。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年初以来,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也一路攀升,国际铜价涨幅甚至达到66%。这对原材料依赖性强的生产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显然是一次打击。据黄正法透露,该公司一季度的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黄正法的这种担忧情绪在同类企业中蔓延着,实际上,不管实力大小,缝企集体遭遇了原材料的上涨之痛。
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从今年年初以来,缝制设备制造企业便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一路攀升,其中铜价更是首当其冲。年初至今,国际铜价每吨价格从4000美元涨至5000美元大约用了四个月,从5000美元涨至6000美元为一个月,而从6000美元涨至7000美元仅仅用了半个月。而锌的价格更是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2%。
与有色金属一同上涨的还有原油的价格,涨幅相对要小一点,但也超过了10%。所幸的是,原油虽然是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但缝企并不是用油大户。据了解,整机生产企业的用油主要在喷漆环节中的柴油燃烧动力上,还有就是一般每台出厂的机器都配有一定量的白油。在生产过程中,零部件的清洗与机器的擦拭都离不开汽油。此外,在采购、销售等物资流通环节中,油价的上涨也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可以说,原材料上涨的狂潮正在袭扫整个缝制机械行业。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一些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落后的制造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些小企业难以从市场上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成本难以控制,企业利润将会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也有一些企业迫于经营压力,通过用劣质材料顶替原来材料的办法,降低产品的质量,虽然可以缓解短期的压力,但是最终会陷入恶性循环,使企业缺失了竞争力,面临停产与被淘汰的境地。
同样,原材料的上涨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也构成较大压力,这些企业虽然具有比较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源,但是由于生产资金中固定成本的加大,而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紧缺。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对原材料的涨价表示出乐观心态,他们认为随着原材料的不断上涨,生产企业迫于压力,将逐渐加强生产管理,并刺激制造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进步来拓展利润空间,从而改变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宝石缝纫机集团总经理周云志对这一看法也表示了认同,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于微利,可能会有利于避免价格战的爆发,也有利于整合、淘汰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从而规范市场,加速行业的洗牌。
同时周云志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说,这意味着要有更多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而投入需要资金的保障,但是生产企业因为无法获得利润积累,从而不能够保证技术知识的质量提高。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资金链问题严峻,在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处于半停产状态。
业内还存在另一种乐观心态,认为有实力的企业乘一些小企业倒闭之际,可以低价兼并其设备与其他物资,这反而会成全某些企业做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实事求是一点说,国内有实力的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大多处在追赶世界一流产品的上升期,大量的资金投于科技研发中,标准、宝石、中捷等国内骨干企业也处于多强鼎立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改变这一格局,尚不具备通过大规模兼并与收购来充实自身实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