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服装品牌重复率高 "千店一面"何时"变脸"?
- 哈尔滨日报讯 不可否认,哈尔滨商业正在经历一场复杂的变革———机制转型的阵痛,或者迎接新业态的喜悦,各种感受含混其中。
改制是方向,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要实现哈尔滨商业零售业整体的飞跃与突破,仅仅依靠机制转变还是不够的。因为比较明显的例子,是一些改制后的商企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又在进行第二轮改制。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大商场长期低迷,甚至进行改制后仍没有改观,往往不是由于资金、营业面积等原因,而是败在经营和管理的细节上,这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一些商家在定位上陷入集体“迷失”。
“千店一面”,一位参加哈洽会的外地客商这样概括他对哈尔滨零售业的印象。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刺耳,又比较绝对化,但当我们迈进哈埠一些商场时,却总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相近的经营规模、相近的装修风格、相近的商场布局、重复的商品品牌,连促销海报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一个国际大品牌的八次考察
据了解,受哈尔滨市一家高档百货店的邀请,世界级品牌LV(路易·威登)先后八次来哈考察,但迟迟没有敲定结果。
据透露,这个招商的过程并不轻松,为了争取这一国际品牌入驻,该商场工作人员奔波香港、上海等地反复游说,并开出买断、免费装修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另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市另外几家大商场也曾与LV进行过接触,但结果大同小异。如此真诚的态度、如此优厚的条件为何仍难以打动LV?
据业内人士介绍,像LV这种国际一线品牌,选择市场非常严格,要求所进商场的定位与其一线品牌的地位要相匹配,说白了,LV不愿意与低档次的商品一并呈现。据悉,LV的徘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哈尔滨市这几家百货店在定位上存在问题———既要追求国际化、高档化,又要兼顾平民化,难弃低档货。这样混乱的定位使LV举棋不定、难下决断。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市许多商场在定位上都显得过于“顾全大局”,一些低档货与大品牌混杂一处,看起来给人以“打补丁”之感。
一件地产服装的“国际名牌”标签
据悉,哈尔滨市许多商场在开业之初都进行了定位上的策划,但在实际招商和经营过程中,却使原本的定位变了形、走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