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品配额市场走熊 外贸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原因

            外贸环境的变化,是纺织品配额弱化的主要原因

     

      “啊?有这事?我立即叫人查一查!”刚从香港出差回来的李政日前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现得十分惊讶。

      李政是深圳鼎润轻纺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老板,经营一家200多人的纺织企业,有一家纺织工厂。他的公司列入了商务部7月11日发布的“黑名单”中。由于未按时交纳第二次竞标中所获纺织品配额的保证金,包括李政公司在内的1800多家企业面临着商务部的处罚——收回竞标所得的纺织品配额,并剥夺2006、2007年度相关类别的投标资格。

      按照商务部的管理办法,配额的70%按出口实绩分配,30%用以招标。各批次、各类别中标价格最高的前10%的企业,中标保证金须支付中标总金额的100%,其余企业中标保证金须支付中标总金额的30%。

      不交保证金背后则是配额的浪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31类输欧美设限纺织品配额的使用率以30%-40%的居多,而输美666类产品的使用率仅为3.52%。

      面对此种情况,商务部不得不“出手”。

      价格“跳水”

      李政的公司两次都参与了招标,去年年底,公司出价毛巾1元/条,却没有拿下所需配额,当时起标价是0.36元/条,配额流通市场上是1.2元/条。而今年4月第二次招标前,市场上毛巾配额价涨到了2.1元/条,公司以1.95元/条中标。

      但随后,市场上毛巾配额价格迅速跌至1.8元/条,随即又跌到1.5元/条,“现在肯定跌破了1.5元”。

      配额的价格“倒挂”,是众企业选择市场配额而放弃中标配额的原因。有些种类的市场价格曾一度高出中标价4倍,随即纷纷“跳水”,只以中标价的70%-80%出售。于是中标企业纷纷去市场买配额,手中的高价配额被闲置。

      “此前对市场把握不力,导致企业在盲目竞标,抬高了配额价格。”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这样认为。

      “价格是被炒起来的。”李政说,“广东早就有了一批炒配额的人。”在黑名单里,记者发现约2/3的企业来自广东,大多为深圳企业。除了少数的纺织公司外,更多的是挂名的“贸易公司”、“工贸公司”、“实业有限公司”。“这里面有很多就是炒配额的。”

      此前有媒体分析说,中标的企业50%都是配额中介。

      在“黑名单”中的深圳某实业公司的老板对处罚不以为然,他坦言,自己本无意去竞标,是“被朋友借了营业执照去炒配额的”,“这种现象很普遍”。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