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奢侈”的欲望与现实
- ——中国服装品牌的奢侈化图景
为了迎合中国服装业的某种欲望,随便扔出一个“中国式奢侈”的概念,难免会遭到冷静目光们的不屑与质疑。
毕竟,“奢侈”这个字眼早已被各种大而无当的谈论折腾了好几年,变得面目混沌。而中国这些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也刚刚脱了贫没有几年。
但是,谁又能保证,在梦中拧自己的大腿,不会感到疼痛?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奢侈”的贵族化前缀早已容颜老去,或许只有“可能”才是唯一的真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充满着无数可能性的“潜力股”中,任何非此即彼的判断都是靠不住的。
于是,当全世界精明的商人们都扛着“奢侈”这面大旗,想为自己的腰包增肥增厚的时候,中国服装的意识与追求也从未甘心落后。“奢侈”早已经吊起了中国企业家们的欲望。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在现实的冷暖自知中,找到几根稍微结实一点的稻草,然后将它们变成缆绳。
显然,这一可能性的过程和图景充满着魔幻的气氛。
这将会多么有趣,多么诱人。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进了新千年,谈论中国,好像一下子成了整个世界经济学家们的重要时尚。服装界也是一样,《WWD》、《AP鄄PERAL》这些大名鼎鼎的欧美专业媒体在自娱自乐,解决内部矛盾的同时,也从没忘了严肃地警惕中国,以吸引读者们的目光。
其实,那些时尚集团、奢侈品群体中的巨头们,早就坐不住了。在关于中国服装市场越来越多的真假难辨的数据面前,虽然他们曾经三番五次地铩羽而归,但肥肉毕竟还是肥肉。
同样坐不住的,还有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们。这时,对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而言,“打造品牌”早已经不过瘾,他们要做的,是“打造奢侈品牌”。
然而,2004年10月,当美国《福布斯》公布出世界奢侈品牌排行榜的时候,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在这个榜单中,名列第一的,竟然是在超市里花130元人民币就可以轻易买到的ABSOLUTVODKA(绝对伏特加)。
按照发布方的说法,此次排名依据四个标准:控制渠道的能力;品牌对购物选择的影响力;市场营销效率;媒体曝光率。而ABSOLUTVODKA因为其品牌在四个方面的“绝对”魅力,对众多年轻富裕的忠实消费者充满吸引力。
于是,有人兴高采烈地说:“这世界变化快。”也有人撇着嘴角说:“这世界真的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