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女装品牌成功的启示:成熟女装市场期待细分
- 有关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大连5个大中型城市女性的调查显示:女性行政人员在服装上的消费最多,白领次之,这些女性大多都在30岁以上。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却常常因身材变形,被排除在服装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之外,这就是所谓的目标消费群的定位“断档”现象。日前,有关专家就此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细分市场及消费群,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会在无形中扩大了市场份额,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成熟女性选购服装有两难
记者在市场调查时发现,很多大型商场都专门设计了类似“青春馆”、“淑女屋”等青春专卖区,而适合身材开始变形的成熟女性的服装却很少。记者在北京城乡华懋商场随机采访了几位30多岁的女性,她们都反映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服装。一位易女士说,商场里的衣服看上去都像是给20岁左右的小女孩设计的,对于自己来说款式显得过于年轻。有些服装看着还可以,但是穿在自己身上就感觉不好看,好像是走了样。因为自己已经开始发胖,一些服装款式中意,却没有适合自己穿的尺码。自己从春天时就想买一件外套,但是已经到了夏天,还没有买到。
另一位马小姐也对记者表示,30多岁的女性,对服装的要求就是大方、得体,花色和款式都不要太过夸张,既能符合工作时的着装要求,也能在平时比较随意的一些场合穿着。但是,这样的服装在市场上不太好找,不是花色款式不合适,就是号型不合适,比如肥瘦合适的,长短又不合适,而样子满意了,却没有合适的号型。经常是跑上大半个北京城也买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买衣服比较难,首先是和企业产品的消费群定位有关。有的企业虽然把消费群定位在了成熟女性上,但大多都是一些知名的品牌。它们的价格相当昂贵,每件服装动辄上千元,只有高收入群体才消费得起。其次,30多岁的女性选择服装会受到文化理念、传统观念、审美标准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位高低等因素。而一些中低档服装,从款式、花色、面料、做工上都难以满足这个年龄段女性成熟的审美要求,于是就造成了看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又不喜欢的两难现象。
企业服务意识有欠缺
北京服装学院科研实验室潘波对记者介绍说,国家规定的新服装型号是由身高、胸围及体型分类代号Y、A、B、C组成。新型号分类较细致,身高以5厘米为单位,胸围、腰围分别以4厘米、2厘米为单位,同时上下装分别标有型号,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字母Y、A、B、C分别表示不同人的体型特征。Y型指胸围大腰细的体型,A型代表一般体型。B型为微胖型,C型为胖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