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不断车衣工抢手 9.11后纽约华人制衣厂现荣景
- 美国纽约华人制衣业在遭受9.11事件打击后,规模不断紧缩,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制衣厂近期开始接到源源不绝的订单,不仅让衣厂应接不暇,也使车衣工的薪资水涨船高。
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纽约华人车衣商会会长郑时甘表示,美国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棉制裤子、针织衬衫、棉及化纤内衣等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使许多原本要发到海外的订单在配额限制下不得不留在本土制作,使华人衣厂受惠。
华人制衣业在9.11时期掀起几波倒闭潮和迁移潮,衣厂数量骤减,工人纷纷转行,曾经是曼哈顿经济支柱的制衣业从此一蹶不振。
纽约诚信衣厂负责人王永享日前也表示,近几年来,华人制衣厂对数量少、交货急、利润低的订单都奉若甘霖,不过近期的状况完全改观,很多业者对小批量订单不予理会,因为工作已多到接不完。
制衣业现有的工人数量已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熟手工人被制衣厂竞相争夺。有的衣厂老板为获得足够人手,以便能按期交货,不惜调涨每件成衣的加工价格,到其它衣厂挖角。
纽约华埠格兰街一间制衣厂的多名华裔女车衣工,日前就被布鲁克林一间华人衣厂以更高薪请去。新雇主所出的价格,足以使她们的日收入从70元增加到百元左右,月收入达近3000元。
以往拼命压低价格的服装商也不再吝啬,通常都会同意制衣厂提出加价的要求。王永享说,人工成本增加后,制衣厂盈利减少,必然要由可赚取更高利润的服装商来承担,只是加价幅度要双方都能接受。
制衣厂加班现象日益普遍,工人看在加班费的份上尚能接受。在华埠企李士提街一间衣厂工作多年的车衣女工廖太说,自9.11事件以来,她的月收入就一直只有1000多元,但也坚持下来了,如今又有了赚钱机会,她感到很满足,会很珍惜。
制衣业者当前最头痛的是请不到足够的工人,几乎所有制衣厂都在求才若渴。不过当年捱不过制衣业冬天而转换到餐饮、赌场、家庭护理等行业的工人们,仍然对制衣业的前景信心不足,无法下决心重回老本行。
华人制衣业者也了解,当前接不完的订单,并不代表生意总量已经恢复到昔日的巅峰,而是因为制衣厂和工人数量不足而呈现的暂时性饱和。一旦制衣厂数量增加,或者美国不再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华人制衣业都可能再度受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