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使中国服装产业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服装产业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的加工与生产;二是服装的营销。因此生产和营销将直接决定行业的兴衰。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挑战、人才挑战、企业竞争力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挑战。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那么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一)服装品牌战略任重道远。服装的品牌战略首先要解决盈利以保障持续投入的问题,因此,低成本与品牌战略之间就产生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品牌道路是对低成本道路的颠覆,但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低成本却又是品牌战略的血液来源。因此,怎么处理两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既关乎现实生存,又关系长远未来。

      短短10多年,中国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品牌大军,例如:恒源祥、红豆、李宁、雅戈尔、杉杉、波司登、七匹狼等。

      在中国,品牌总是和低成本相对应的。

      相当多的企业在成本和品牌两种模式之间摇摆,产业竞争的主导力量是成本而不是设计和新技术,品牌导向和成本导向一个是决定企业的未来一个是决定企业的生存,企业走哪条路是需要战略设计的。服装品牌需要一定的沉淀,但时间有限,时尚产品竞争的终极力量是品牌价值,沉浸在成本竞争之中,往往痛失战略转型的宝贵机会。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

      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不管你走哪一条都可能成就霸业:低成本的巨无霸与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中间的空间有,但是很难过。

      走低成本道路的企业就是要抓紧时间用资本杠杆快速整合生产能力,在全国跑马圈地,以产能优势获取采购优势、政策优惠,一个方向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或者被溢价收购;或者利用联合的力量向上下两个方向整合,从而达到用产能整合市场的目的,利用服装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品牌道路的企业就要进行战略的转型设计,包括区域拓展规划、设计与技术投入、品牌包装、媒体公关与消费者互动、广告策略与传播行为、人力与组织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养成、产品结构的区隔与平衡、销售与推广的思路、渠道的分类与利用、产品的展示终端类型等等,与社会的热点和流行主题相结合,快速释放品牌热量。在品牌策略上,是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共同发展,还是集中发展自有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整个品牌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装行业技术与设计固然重要,但是表演更为关键,休闲主题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下一个可以开发的消费者价值是娱乐。

      服装行业是产业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还要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改善情况,好设计没有好料子、好品牌没有好的产业配套都将严重制约品牌成长。

      纺织业是服装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棉纺企业与当地的服装发展速度不同步,明显滞后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地适应服装生产商的货物供应要求,当地的纺织企业大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其加工生产能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纺织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服装企业在采购面料的时候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了外地,使得原料输送距离增长,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丧失了当地棉花的生产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以质取胜才是当地纺织业改革的重点。

      怎么以全局的观念,走业务或者资本股份整合/联合的道路是长远之计。品牌也要讲究成本,国内的一些企业眼光很高,认为品牌一定是用进口的顶级料子,其实不然,品牌是企业整体资源匹配的结果。再好的料子如果资源整体不匹配还是支撑不起来实际的产品价值。产品溢价能力有限,结果卖品牌成了卖料子了:高档料子的服装卖了个低档产品的利润。

       (二)服装产业链还没有建立。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产业经营战略和导向的转变,具体经营业务的转变不但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的经营业务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产业状态,只能是逐渐去往某个战略方向去优化,而不能动作太大。另外,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和信息有相当的关系。

      振兴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产业链,包括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这个产业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产业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从业内得到某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成本竞争导向的企业经营思路直接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产业链依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缘。很多研发机构研发出来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些技术相对于成本竞争来说,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现实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纺织科技协会的统计分析信息,相当多采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企业并非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为了技术压制——我不用,别人也别想用——相当多(96%以上)的研究成果甚至无法成功实现市场转化。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