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放弃了盯住单一美元的做法,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升值。在汇率制度进行这项重大改革之前和改革以后一年来,国际国内方方面面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和进行过许多讨论,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围绕人民币升值所展开的讨论简介进入沙龙向外汇专家提问>>>
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的,除了代表官方声音的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以外,主要有经济学家、市场分析人士和企业界人士。他们的意见和讨论多见诸于一些经济类期刊、以及报纸和网络的经济版上。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人民币究竟应当不应当升值
大部分国内学者和分析人士都同意人民币应当在小幅度、可控制范围内升值。普遍的观点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以及币值低估,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资源配置失当,贸易摩擦加剧,不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提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外汇储备和因结汇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的不断增加,严重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最终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均衡和稳定。
有研究者考察了市场化改革以来,在保持真实汇率不变与物价水平稳定的政策组合下,贸易品部门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更快的情况。发现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贸易余额扩大、工资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只有通过重估人民币名义汇率,实现真实汇率上升,从而使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合理调整,才能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改善外部不平衡,并促进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不同意人民币升值的意见主要来自国际上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如蒙代尔、麦金农、张五常等。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而是将导致中国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恶化就业形势,压低农产品价格,损害农民利益,造成通货紧缩,进而激化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人民币升值还将助长新的升值预期,刺激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
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主流意见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目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全球流动性大大增强,致使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加大背离;二是美国持续的高消费与低储蓄率,造成其财政和国际收支帐户双巨额赤字;三是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出口导向和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和国际收支巨额盈余;四是全球贸易形成了美欧地区以美国为主的净进口和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主的净出口持续扩大的格局。这几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正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因此需要逐步调整。而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都是调整的应有要求。
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两种,一种是短期压力,一种是长期压力。短期压力是内外经济失衡造成的,表现为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长期压力是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带来的。
也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以后,汇率的波动常常是国际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基本上由金融性交易主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体经济和贸易。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际游资的投机和炒做,即金融性因素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实体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