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练当空舞 拼搏奋进中纺人
- 50年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经历了从单纯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再到科技型企业化的演变过程。这期间,几代中纺人根据纺织工业发展需要和国家政策导向,拼搏奋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中纺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资源。
建院初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纺院从上海等地纺织企业调集了一大批纺织科技专家和生产技术骨干,围绕纺织相关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适应当时国家发展需要、学科结构基本配套的科研队伍,在纺织专业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为迅速提高新中国纺织工业的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969年中纺院被撤销,大量纺织科技人员被下放到湖北、湖南等地,促进了当地纺织工业的发展。1978年恢复重建后,中纺院陆续调回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这些科技骨干人员,组建了合纤、纺织、自动化、测试标准、机电等5个研究所,形成以合纤为中心,加强纤维-纺织-染整一条龙的实验研究体系,建起了全国一流的纤维、纺织品测试中心。
1999年转制后,根据中纺院“十五”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纺织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和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的奋斗目标,中纺院加快了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和人员分流的步伐。随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一批科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学经营、学管理,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至2002年全院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全部纳入北京市社保系统,为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了保证。院里通过建立以岗位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实施科技成果参与分配,创办国有控股、科技骨干参股的高新技术公司等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科技骨干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中纺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选送优秀中青年科技和管理骨干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从社会引进科研、经营和管理骨干;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措施,不断充实和储备人力资源;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激发了青年技工学知识、练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院里还积极建设学习型企业,营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纺院已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开发队伍和经营管理干部队伍,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历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9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50多年来,中纺院共承担完成了数百项国家攻关、技术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行业、企业等重大科研项目,在纺织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等方面获得多项突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