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国纺织企业在海外建厂以回避贸易壁垒
- 鉴于许多国家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因此,很多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都选择在海外建厂,以保证他们的产品能够顺利地交到客户手中。
继美国和欧盟在2005年底对中国实施特别保护限制以来,中国纺织商品在出口市场面临的壁垒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有16起特保案例和10起反倾销案例针对中国的纺织品。帆布是第一个在美国遭遇反倾销的商品,跟着在印度,粘胶长丝、聚酯纤维纱、尼龙长丝遭遇贸易壁垒,在秘鲁是棉梭织布、在韩国是变形纱、在欧盟是化纤布和聚酯短纤。
今年早些时候,欧盟和美国裁决中国聚酯短纤和帆布对他们国内纺织经济构成威胁。同时,印度也对中国丝绸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看到对中国纺织产品的抱怨越来越多,中国纺织生产企业开始急于将生产转向海外,开拓新的机遇。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大约有1,000家中国企业已经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建厂。
同时,绍兴的16家纺织公司已经在非洲国家建厂,如尼日利亚。最大的投资达到600万人民币。近期,宁波一家大织布厂宁波申洲针织公司宣布,计划筹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厂,生产美国市场限制中国出口的产品。
中国专家:三思而后行。中国全国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高永(音译)提到外迁趋势时说,如果利润是决定因素,不论一个公司的“外迁”是否明智,不是许多中国企业都能从外迁中取得成功。据称,只有不到20%的中国企业报告从“外迁”中获得利润。
他建议,在向海外投资之前,企业应该全面评估业务风险。建立海外分支机构不应该完全以回避目前美国和欧盟设立的障碍为目的。应该制定一个长远计划,因为这些限制障碍仅仅延续到2008年。
另一方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中国企业应该集中开发高附加值和高利润产品。曹说,一些在非洲生产的中国企业利润高达10%。他们生产的产品价格不是特别高,但这些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产品的机会市场,因此扩大了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