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小区”人人争当老板
- 2005年底,西安市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数量已达24.67万家。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49.9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3.2%。
这组数字意味着,数十万“草根老板”经营下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24.67万家中小企业犹如上万个“黄浦技校”,培养了无数个“草根老板”。
刘寨村28家小企业固定资产已过亿
产业集群是催生小企业的有效途径,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办事处刘寨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缝纫机零部件加工专业村。
刘寨村村民原来都以务农为生,1998年,西安市丰源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组织了刘寨村村民到浙江学习,回来后,由丰源公司提供机器、资金、技术,刘寨村逐渐成了“缝纫机零部件加工基地”,还成立了专门的“缝纫机小区”。目前,由农民办的缝纫机零件加工小企业已有28家,现有固定资产上亿元。李争力就是其中一个,通过零部件加工,他实现了“老板梦”,拥有资产近百万。
同时,围绕陕西鼓风机厂,代王村农民办起鼓风机配件和小鼓风机生产企业46家,安排农民工1147人,下岗职工53人,去年上交税金253万元。依托第五砂轮厂,附近农民也兴办小型配套企业,涌现出金刚石磨料磨具厂、骊山硅碳棒厂等小企业。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