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造城”:到需要干预的时候了!
- 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增长29.8%。国家发改委的官员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这表明目前经济依然过热。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背后有着不健康因素,如果再不清理这些不健康因素,国家的环境、金融、物价安全就将遭遇威胁。
“纺织业造城”:到需要干预的时候了!
自2000年以来,国内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高速增长,2003年和2004年一度达100%以上。2005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下,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新开工目增多,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值得关注。专家也认为,2006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依然会维持这样一个增长的趋势。
“造城”之风愈演愈烈
自1988年出现第一家中国轻纺城以来,长三角地区陆续上演“群城记”。在“市场带动房产”理念的驱使下,各地兴建轻纺城的积极性陡增。近年来,“长三角”新建的大小10余座纺织服装城,动辄拥有上百万平方米的规模,几乎每个都宣称自己将成为“业内航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三角”在建的轻纺城以及产业趋同的“造城”项目已有近10个之多。投资总额已逾100亿元,占地面积已超过5000亩。仅一市之内,就有两个“轻纺城”争相发出“全球第一”的声音,“长三角”地区的纺织“造城”运动可见一斑。
除了“长三角”地区,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站前路一公里范围内,也集聚了已开业的安徽大市场服装鞋类品牌广场、中绿服饰广场、七浦服装批发市场、国色天姿美丽广场,在建、即将开业的有光大国际服装城、宝业居家轻纺广场、合肥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等。据了解,八家市场经营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铺位4000多个,据了解,有些市场基本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这种“高密度”的“造城”运动在全国还有很多处,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让众多商业地产投资者竞相挖掘“轻纺城”这座金矿,“做大做强轻纺城”似乎已经成为“高效益”的代名词。
谁是“造城”运动的“主推手”
全国一时间兴起如此之多的“轻纺城”,引发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担心:表面上看,纺织工业快速增长、企业利润的较大幅度上升带动了投资的蓬勃兴起。但是投资增长速度如果明显高于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不仅不利于保持合理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而且可能引致纺织行业新一轮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江苏省社科院教授叶克林认为,“一方面,去年所有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暂时予以取消,大大刺激了‘长三角’纺织企业产能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去年开始中央两次对过热的房地产投资进行调控。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投资方向转向商业地产开发,而以前比较热门的‘Mall’商业地产形态,已被证明风险很大、且不易操作,于是一些地产开发商打起了专业市场的主意,不惜将巨资投入打造‘轻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