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产业 区域展弥补会展需求
9月1日,以“共通、共享、共赢”为主题的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缝制设备展览会——2006华南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SCISMA)在广州隆重举行。这是协会宣布CISMA(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举办周期调整之后区域展的首发之举,有关CISMA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
2005年之后,CISMA的举办周期改为两年一届,逢单年在上海举办。而没有C1SMA的2006年,对缝制设备生产企业来说,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
记得CISMA2005的规模达到80500平方米,占据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展馆,但仍有一百余家企业望展兴叹,近70%企业申报的层位面积受到不同程度压缩。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对一些中小企业及新兴企业来说,情况更是格外明显。在他们眼里,CISMA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性展会是企业开拓市场、塑造形象、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舞台。一家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展会,可是CISMA是他们最为期待的,这是他们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一个窗口,每次参加完展会,他们都会接到国内外许多订单。可以说ClSMA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特别是见证了从展会上起步、目前已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那些国产品牌发展、壮大的历程。CISMA为提高中国缝制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上工申贝集团董事长张敏所言,作为一个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展会品牌,CISMA已经载人国际缝制机械发展的史册。集国际性、专业性和成长性于一体是其魅力之所在。其本身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本土化”的充分表现。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同仁们十分珍惜ClSMA这个经过近20年锤炼而培育起来的、有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展会品牌,把它当作行业共同的财富。
那么,中缝协为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出调整CISMA举办周期的重大举措呢?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指出,这是协会在进行全面调研后、经过周密考虑做出的决定。由于近几年展会增长速度加快,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普遍感到从精力上、参展成本上以及新产品开发速度上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CISMA在国内外的地位已基本巩固,而目前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企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协会在把握行业大局、了解行业发展需求、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下,经过全面考虑做出了调整周期的决定。在不举办CISMA的双年里,区域展将充当缝制设备专业展会的主角。